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施甸县人民政府
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索引号 01525943-7-30/2016-0406062 发布机构 施甸县何元乡
公开目录 其他 发布日期 2015-02-02
文号 浏览量 12
主题词 其他
小春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及防治意见

2015年小春农作物播种面积26.66万亩,其中:小麦5.42万亩、大麦7.03万亩、蚕豆3.01万亩、油菜1.93万亩、蔬菜3.22万亩、其它作物6.05万亩。入冬以来出现多雨的天气,田间湿度大,利于小春作物生长,同时也利于各种作物病虫发生,其中麦类白粉病、蚜虫发生偏重,麦类锈病、蚕豆赤斑病和锈病、斑潜蝇、油菜霜霉病等中等发生。

一、病虫鼠害发生实况

1、大麦叶锈病 零星发生。据1月21-28日在甸阳、仁和、由旺、水长和姚关调查大麦51丘,病田率7.8%,病叶率3.31%,病指0.42。

2、麦类白粉病 普遍发病,面积大。据调查,小麦调查85丘,病田率65.9%,达防治指标田占 2.35%,平均病叶率25.17 %、病指4.76,较去年分别增加1.94%、0.53;发病重的田块病叶率72.22%,病指13.1。大麦51丘,病田率80.4%,较去年增加21.31%,达防治指标田占27.45%,平均病叶率27.85%,病指8.54,较去年分别增加8.64%、3.87;发病重的田块病叶率78.18%,病指34.03。主要发病品种小麦有“S001”、“S39”、“91E001”;大麦有“保大麦8号”、“V06”和老品种等。目前病情发展很快,重病田发病部位已蔓延到中部叶片,部分田块脚叶已枯黄。

3、小春作物蚜虫 发生普遍,为害重。据调查小麦发生丘率78.8%,有蚜株率8.96%,较去年分别增加7.55%、2.87%,百株蚜量561头(0-6260头/百株);大麦发生丘率51%,有蚜株率33.65%,百株蚜量466头(0-10900头/百株);蚕豆发生丘率24.4%;油菜发生丘率66%,有蚜株率43.2%,百株蚜量1024头。

4、农田鼠害 目前鼠害主要发生于早地麦。

5、其它病虫 据查,蚕豆赤斑病病田率93%,达防治指标田块率7%,病叶率35.6%,较去年增加6.28%;锈病病田率46%、病叶率31.79 %,较去年分别增加19.33%、15.38%;斑潜蝇发生丘率7.3%,虫叶率2%,百叶虫量1.09头。油菜霜霉病病田率98%,病叶率33.77%;白锈病病田率32%,病叶率6.62%。

二、发生危害趋势

上述情况表明:麦类白粉病和小春作物蚜虫发生范围广、为害重,其它病虫处于发生初期。随着作物的生长,气温逐渐回升,各种病虫有加重的趋势,麦类白粉病、蚕豆锈病和赤斑病呈中偏重发生;蚜虫、斑潜蝇繁殖速度加快,为害将不断加重,呈重发生;其它病虫中偏轻发生。

三、防治意见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小春作物病虫害将成为生产上的主要障碍因子,为确保小春作物的安全,各级各相关部门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实行属地管理制,结合当地实际,认真组织农户及时有效地进行防治。

2、加强病虫害监测和技术指导工作。

各测报点要及时掌握病虫发生动态,适时发布防治预报,有效指导防治工作;县级相关单位和各乡镇农技推广站要加强农民开展绿色防控技术推广与安全用药指导,将病虫为害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3、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① 清洁田园,拔除田间杂草,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轻病虫危害。② 对长势差的田块可适当增施N、P、K肥,使植株健壮,增强抗性,减轻发病。

(2)化学防治:

① 防治时间及施药次数:1月31日前对发生田块及时防治1次,2月10日—3月1日防治1—2次,3月10日—30日防治1—2次。

② 防治药剂:麦类锈病、白粉病、蚕豆锈病病选用“15%三唑酮”150g/亩或“30%戊唑醇”30g/亩,兑水50kg喷雾。蚜虫选用“25%吡蚜酮”25克/亩、“20%啶虫脒”20—30ml/亩或“7.5%氰戊·吡虫啉”40—50克/亩兑水50kg喷雾。斑潜蝇选用“1.8%阿维菌素”30—40ml/亩兑水50kg喷雾。麦红蜘蛛选用“20%螨效”50ml/亩兑水50kg喷雾。油菜白锈病、霜霉病选用“70%甲基托布津”80—100g/亩或“58%甲霜锰锌”50—70g/亩兑水50kg喷雾。

农田鼠害选用敌鼠钠盐毒饵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