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施甸县人民政府
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索引号 01525943-7-30/2016-0406052 发布机构 施甸县何元乡
公开目录 其他 发布日期 2015-01-08
文号 浏览量 5
主题词 其他
地质灾害防治常识

一、什么是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二、地质灾害如何分类?

按照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和发生的原因进行划分,我市常见的地质灾害如下:

(一)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二)崩塌是指直立裂缝分割的岩土体,因根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滑移,失去稳定,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的现象。

三、地质灾害发生有什么前兆特征?

凡较大型滑坡崩塌,要完成自身的变形破坏,都有其发生、发展的必要过程,在强烈破坏之前,都显示出一定的前兆特征。

(一)滑坡发生的前兆特征

1.滑坡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现象。

2.滑坡后缘裂缝急剧加长加宽,新裂缝不断产生,滑坡后不快速下座,四周岩土体出现松弛,小型坍滑现象。

3.滑带岩土体因摩擦错动发出声音,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风。

4.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出现泉水(井水)突然干枯、井水位突变等异常现象。

5.动物惊恐异常,如猪、狗、牛、羊惊恐不安,不入睡,老鼠乱窜,植物变态,树林枯萎或歪斜等现象。

6.滑体上如有长期位移观测资料,临滑前,无论是水平位移量还是垂直位移量,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

(二)崩塌发生的前兆特征

1.崩塌的前缘掉快、坠落,小崩小塌不断发生。

2.崩塌的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嗅到异常气味。

3.不时偶闻岩石的撕裂摩擦错碎声。

4.出现热、气、地下水质、水量等异常。

5.动植物出现异常现象。

四、日常工程活动中如何避免地质灾害?

1.在工程选址中尽量避开已有或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段。工程选址的目的,在于寻求工程建筑与地质环境之间的最有利结合,使工程建设充分利用有利的地质环境条件,尽可能避免、减少地质损失。

2.工程设计和施工中注意避免因开挖、弃土、排水而诱发地质灾害。在预防因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中而诱发地质灾害发生方面只要在各项工程建设设计和施工中加强地质环境保护,减少人为破坏,就可以防止一些致灾作用地质作用的发生,减少因人为因素(如开挖、弃土、排水等)而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

五、地质灾害的应急防治措施

崩塌滑坡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宣传、监测、预报、预防、科研及技术交流等内容,只有组织起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统一规划,群策群防,共同努力,有机配合,正常运转,才能达到预防目的。由于我市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发生较为普遍,大多崩塌滑坡灾害接到当地居民报灾后,进行应急调查和采取应急防治措施,在此情况下,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视险情将人员物资及时撤离危险区

当崩塌滑坡由加速变形进入临滑阶段时,崩滑灾害在所难免,不是人力在短时间内可以制止的,此刻,应及时将情况上报当地政府部门,由当地政府部门将险区内居民、财产及时撤离险区,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及时制止致灾的动力破坏作用

为争取抢险、救灾时间,延缓崩塌滑坡发生大规模破坏,监测技术人员应立即分析资料,及时制止致灾动力破坏作用,如因开挖坡脚而诱发的滑坡,应立即停止开挖活动;如因渠道漏而诱发的滑动应立即停止对渠道进行防水。

(三)事先有预兆者,应尽早制定好撤离计划

崩塌滑坡灾害在大规模崩、滑前,往往事先有前兆,在此种情况下,当地政府部门应尽早制定好险区人员疏散、撤离计划, 以防造成混乱而发生不必要的人员伤亡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