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5934-9/20240130-00002 | 发布机构 | 施甸县甸阳镇 |
公开目录 | 乡村振兴 | 发布日期 | 2020-11-12 |
文号 | 浏览量 | 24 |
甸阳镇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报告
中共甸阳镇委员会 甸阳镇人民政府
(2020年11月)
2020年以来,甸阳镇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头等民生工程来抓,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县的安排部署,坚决打好打赢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收官之战。
一、镇情贫情
甸阳镇国土面积132平方公里,全镇共有20791户52371人,有14个村(社区)194个村民小组。2014年末,全镇农业户籍人口6793户22819人。全镇耕地面积4.68万亩,林地5.33万亩,主要产业以核桃、板栗、烤烟、花椒、两青种植和生猪、肉牛养殖为主。2019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5.85亿元,一般公共性预算收入4606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33元,主要收入构成为务工和种养殖收入。
甸阳镇属深度贫困乡镇,有贫困村8个,其中:深度贫困村6个,分别是蒋家寨村、五福村、袁家村、甸头村、菖蒲塘村、乌邑社区;一般贫困村2个,分别是大寨村和大竹篷社区。截至目前,全镇共核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94户7020人,2019年底8个贫困村全部达标退出,贫困户脱贫退出1528户6761人,未脱贫66户259人,未脱贫户2020年10月已全部达标退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30.76%降至0%。
二、工作成效
(一)脱贫责任再压实
一是强化指挥体系。甸阳镇合力攻坚的“1+N+N”责任体系不变,成立了由挂镇县级领导为指挥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指挥部,成立了由挂村领导和挂联单位主要领导任主任,村党总支书记和驻村扶贫第一书记任副主任的脱贫攻坚作战室,明确了指挥体系和责任主体,建立了以挂联单位班子成员、镇级挂联站所长包片,村干部包组,挂包干部包户,作战室负总责的包保责任范围体系。二是强化帮扶责任体系。组建8支34人的扶贫驻村工作队驻村,在495名干部结对帮扶等帮扶力量保持不变的基础上,对未脱贫户实行县级挂镇领导、县级挂包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和镇领导班子成员加挂并重点帮扶。
(二)发起百日攻坚,确保脱贫质量
1.抓实收入保障。一是发展产业。全镇有专业合作社11个,覆盖天知椒、黑木耳、食用玫瑰、中草药、养殖等产业,参社建档立卡户1594户,实现全覆盖。2020年以来,实施扶贫巩固提升补短板到户项目5个,补助资金23.33万元;规划实施产业项目9个,总投资1558.995万元,其中:菖蒲塘冻库建设项目,投资150万元;菖蒲塘安置点“花椒分拣收购加工中心”扶贫车间项目,投资264.995万元;菖蒲塘安置点蔬菜大棚基地建设项目,投资260万元;袁家村肉牛养殖场建设项目,投资260万元;甸头生猪养殖场建设项目,投资144万元;蒋家寨村中草药分拣中心,投资30万元;甸头扶贫车间建设项目,投资50万元;甸阳镇肉牛养殖项目,投资100万元;甸阳镇肉牛养殖基地项目,投资300万元;上述项目均已开工建设,部分项目已完工。二是转移就业。全镇贫困人口中有劳动能力的有3183人,其中外出务工的有2923人。2020年以来,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6期,培训201人,其中:建档立卡户35人、非卡户166人;培训工种有电焊、中式烹饪、手拉面制作、火腿腌制等。三是开发岗位。全镇共开发公益性岗位305个,主要从事保洁、护路等工作,人均月工资500元;安置生态护林员126人,人均年收入10000元。四是信贷支持。积极争取扶贫小额信贷支持建档立卡户发展产业,2020年共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75户865万元。五是消费扶贫。通过电商平台、龙头企业、合作社、挂包人员、社会人士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300余万元。
2.抓实住房安全。2020年镇级组织力量对农村住房进行再排查,特别是未脱贫户、脱贫监测户、边缘户三类重点人员的住房,全镇无新增农村危房,实现“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
3.抓实教育扶贫。全镇有1所初级中学,8所村完小;有在校学生3469人,其中:初级中学27个教学班1180人,小学65个教学班2289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003人,其中:在读初中343人,在读小学660人;无辍学情况发生。2020年共计发放学生资助资金299.67万元,共发放助学贷款339.2万元,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实现全覆盖。2020年雨露计划春季补助163人24.45万元,东西协作补助18人4.5万元。
4.抓实健康扶贫。全镇建档立卡户医疗保险参保率100%,家庭医生签约率100%,实现了医疗保障全覆盖;患大病、重病户,都认真落实健康扶贫30条措施、“四重保障”机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均实现“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即时结报。2020年甸阳镇医疗救助人数1190人,合计救助金额 920130.98元,其中:建档立卡868人、救助金额 644991.78元,非卡户37人、救助金额8550.88 元,特殊残疾285人、救助金额 266588.32元。
5.抓实社会兜底。全镇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85户1489人,其中:建档立卡户312户1143人,非卡户173户346人;具体占比为:A类126户239人,B类204户611人,C类159户654人。特困供养102户110人,其中:建档立卡户21户25人,非卡户81户85人。
6.抓实饮水安全保障。投资92.5万元,对菖蒲塘村、蒋家寨村、同邑村、甸头村、大竹篷村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村居均已制定管理制度,农村供水保障率100%,农村人口饮水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
7.抓实短板弱项。通过沪滇项目,投资710万元实施菖蒲塘村、五福村功能提升项目,使两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投资3.722万元实施三类人员补短板项目,支持自主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全面消除贫困户返贫风险。
8.抓实人居环境提升。围绕提升村庄人居环境Ⅰ档标准,着力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投资900万元,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提升道路建设16万平方米;投资77.5万元,完成大庙、响水污水处理建设项目;投资80万元,完成农村旱厕改造1000座。
9.抓实扶贫对象动态管理。甸阳镇2020年实现脱贫退出66户259人,消除脱贫不稳定户返贫风险127户562人,消除缘易致贫户致贫风险12户54人,自然增加43人,自然减少34人。
(三)“破疫突围”被动变主动。
自2020年1月24日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镇成立了新冠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辖区内温泉场所、游乐园、网吧、文娱场所、老年活动中心等有序暂停,及时叫停农村自办宴席95起,地毯式排查24145户,医学隔离来施人员1257人,确保了辖区内无确诊病例发生。2020年2月16日,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关于当前疫情形势和做好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我镇及时调整疫情防控思路,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一是2月17日解除辖区内所有疫情防控检查点,并开通绿色通道确保群众生产生活必需物资正常供应;开通农产品销售出施绿色通道,确保了物资能进产品能出,把群众受疫情影响降至最低,全镇两青作物实现了零滞销。二是开通离施健康证明服务窗口,及时为外出务工人员开具健康证明5484份,根据县级统一安排采取点对点投送劳动力等方式,确保外出务工人员有序返岗,实现了劳动力转移“两个不低于”目标。三是积极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完善疫情防控措施,鼓励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确保完成年初既定目标。
(四)抓实反馈问题整改
甸阳镇中央、省、市脱贫攻坚督导反馈问题合计108个,其中:市委督战组3月份交办问题15个,市委督战组4月份共交办问题8个,市委督战组6月份共交办2个问题,中央、省、市及成效考核反馈问题83个,已全部完成整改。
(五)脱贫成果巩固情况
一是持续落实监测机制。制定了完善帮扶机制实施方案,建立精准防贫监测预警机制,将2014年以来识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纳入建档立卡管理的农业户籍农村常住人口(含农转城户籍人员)全部纳入防贫监测预警对象范围。二是坚持“扶志”和“扶智”并重。坚决克服“等靠要”和“不劳而获”思想,结合“三讲三评”和“交心谈心户长院心会”等形式,集中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发动全民参与,讲好脱贫故事,以全国疫情防控所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为契机体现我国之强大和切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感化教育群众感党恩;通过讲好身边脱贫致富人的故事引导群众树立自立、自强的干事意识。
三、经验典型
(一)小花椒做成脱贫攻坚大文章。在巩固传统产业的同时,甸阳镇围绕“群众想干什么产业,就因地制宜发展什么产业”的思路,以五福村为示范点,全镇发展花椒种植11000亩,依托重庆宇隆椒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探索出了“党组织+合作社+基地+公司+农户”的利益链接机制,在五福村建成47亩的育苗基地、示范种植基地150亩;带动农户种植2618户,其中建档立卡户980户,2020年实现效益约500亩,实现产值约30万元;五福村通过育苗基地租赁,实现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12万元,带动周边群众务工收益30多万元;小花椒做成了甸阳脱贫致富的大文章。
(二)人饮保障助力产业发展。袁家村属深度贫困村,地处甸阳镇西南方,是甸阳镇最为偏远的山区村,有8个村民小组401户171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58户653人;因受地质条件的限制,袁家村地域内没有修建水库的条件,从而出现雨天水往低处流,晴天高处水难求的困境。甸阳镇高度重视,争取项目资金426万元,全面实施了袁家村人饮提水工程,采取“水池+泵站”两级提水的方式,将水从垂直高差593米的谷底提至羊水井村民小组,彻底解决了袁家村群众吃水难的问题,并带动生猪新增存栏800多头,肉牛新增存栏60多头,投资264万元的袁家肉牛养殖小区正在建设,规划存栏200头。
四、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是少数群众期望值较高,寄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满足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对当前的扶贫政策有较高期望,因满足不了过高要求而存在不满意的情况。
二是极少数群众担心脱贫后扶持会减少,存在不如实反映真实收入、对已享受政策不认可的问题。
五、下步工作打算
(一)压实责任,攻坚合力再增强。继续落实好“1+N+N”责任体系,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凝聚起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合力和正能量。要抓实抓好挂包帮和舆论宣传工作,深入开好群众会,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实实在在解决好群众关心关切的困难和问题。
(二)持续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结合产业、就业和小额信贷扶贫等政策措施,千方百计为群众发展谋出路,重点推进养殖小区、冷链物流、扶贫工厂等项目建设,最大限度吸纳劳动力转移就业、就近发展产业。同时,积极组织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有序组织劳务输出,特别是鼓励省外务工。关注好搬迁群众的后续生活保障问题,完善安置点公共设施配套,最终实现搬到下来、留得住、能稳定生活。
(三)推进扶贫与扶智、扶志工作相结合。加大农村劳动力再培训力度,提高职业教育就读学生率和技能型劳动力输出率,让贫困群众掌握增收“一技之长”。坚持扶贫与“扶智”和“扶志”相衔接,以身边人和身边事为例,通过党员谈认识、干部讲政策、群众说变化,进一步激发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树立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决心,营造起为施甸发展点赞、为脱贫攻坚点赞、为幸福生活点赞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健全机制,社会治理再提升。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现乡村有效治理为目标,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特别是发挥好村规民约的作用,实现森林有人管、水电有人管、公共卫生有人管、纠纷矛盾不出村的目标。积极争取各级各部门和沪滇合作资金支持,实施一批道路设施、人居环境提升和产业发展项目,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实现脱贫攻坚成果的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