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施甸县人民政府
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索引号 530521000000-/2022-0425001 发布机构 施甸县公安局
公开目录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发布日期 2022-04-25
文号 浏览量 87
主题词 公安
施甸县吹响森林警长集结号守护生态文明家园

在云南省施甸县2618米海拔的善洲林场瞭望塔,56415亩的国家公益林场尽收眼底。这个生态林场事关周边3个乡镇11个行政村78个村民小组人畜饮水安全,为周边生产灌溉和水土保持提供着保障。

2022年施甸县公安局全面启动森林警长制,以生态优先、保护为主、绿色发展、生态惠民为目标,将问题导向、系统治理、协作办案、高效执法作为践行杨善洲精神、守护生态安全的重要手段。在这片杨善洲曾经带领周边群众种下万亩苗木的森林和周边地区,施甸县森林警长正用现代生态文明理念和综合治理手段,协助林长共同守护着这片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

防火:沉到群众中竖起防火墙

每年清明节期间都是护林防火的关键时期,在善洲林场森林派出所边上的进山入口就有一个森林防火检查站,清一色身着迷彩服的森林防火队员,24小时轮值班,严格登记、宣传,禁止携带火种进入林区。这个卡点每天登记进入林区的人员、车辆达400余人次(辆),而这样的卡点遍布了施甸县13个乡镇各进山入口。全面落实森林警长制后,全县防火检查卡点增到了73个,日均登记数达到了1.5万人。

就是在这样的严防死守下,善洲林场已经12年未发生森林火灾事故。然而,要切实防止森林火灾事故的发生这还远远不够,需要从林区及周边村寨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入手,彻底消除一切可能引发森林火灾的源头隐患。

针对施甸县“林中有村、村中有林”这一护林难点,早在脱贫攻坚中,林区周边群众的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提升改善,仅在善洲林场周边的沼气池和节能灶就建了4000余个。近年来,这一举措最大程度避免了村民生产生活用火引发森林火灾事故的发生。而现在,对接乡村振兴进一步改善林区周边居民生产习惯,森林警长们将人居日常用火用电、禁止野外用火纳入宣传责任和隐患排查,把“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指向林区,成为了现在森林警长们正在做的事情。

在善洲林场森林派出所,为了解决林区宣传、排查力量不足问题,林区派出所和林业站发展了一大批社会治理力量。村组干部、党代表、护林员总计1137人的队伍被发动了起来。每一次村组召开户长会、群众会议事,森林防火成为了逢会必讲的主要议题。2022年以来,宣传员拎着宣传袋走入农户家中,入户宣传森林防火9.2万人次,发放宣传单2.59万份。

施甸县公安局善洲林场森林派出所民警杨绍红介绍,周边群众每家每户在林场周边或多或少都有林地,现在严防森林火灾就是保障自身森林权益的想法已经成为了周边群众的一种共识。而群众的这种普遍防火意识,本身就是一道坚实的防火屏障。

治理:联动“坐标点”拉起群防网

辖区森林警长不止有森林防火一项工作职责,按照施甸县公安局的部署,县乡两级森林警长在组织开展打击涉林资源违法犯罪、全力维护林区治安稳定和协助林长开展日常林区活动方面也要发挥主责作用。巡逻防控、案件办理、查缉堵卡、宣传排查,千头万绪中森林警察如何更好履行生态守护职责成为了需要综合统筹的问题。

施甸县公安局副局长段绍康介绍,善洲林场是施甸县林业执法和防火的重点区域,而仅林场内小道、山路、便道就有100余条之多。警力少、范围广,要想管住林区,就要像杨善洲老书记一样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并配以现代科技手段予以管理。

每一个共建单位和每一名信息员就是一个管理的“坐标点”。2022年,施甸县在每村25人的规模组建了13支义务扑火队员队伍的基础上,以“林区警长+信息员”的模式,在林区周边物色建立信息员,以并对这些队伍进行日常宣传、培训。

在森林警长与乡镇、林业站、村组的联动中,“杜绝滥砍滥伐”、“禁捕、禁食野生动物”,“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在册扑救队员必须及时参与森林火灾扑救”这些村民自觉维护生态文明的措施被写进林场周边村组的村规民约中,村民主动参与森林资源管护的行动力得到了加强。而作为乡镇派出所所长的森林警长,则加大了对辖区猎枪的收缴力度。据统计,仅2020年以来,各森林警长在13个乡镇累计收缴猎枪371支,其中群众主动上缴的就有326支。

此外,全力筹建“森林智慧治理围栏”成为了施甸县联动社会力量实行“智慧治理”的一大举措。依托森林警长主动向乡镇党委报告,与辖区林区企业通联,将善洲林场内7个摄像探头、风力发电26个探头和乡镇进入林区的监控系统资源整合,接入指挥中心,提升林区可视化防管能力。“正在筹建的智慧治理围栏系统,将最大限度整合社会资源为林业安全所用,提升森林守护的科技化水平。”段绍康说。

保护:不放过每一个守护中的细微

在善洲林场及周边林区,活跃着灰叶猴、棕熊、草豹等20余种已发现的保护名录公布的动物物种,作为这一片林区的森林警长和林区派出所民警,每周都会通过车巡、步巡到动物出现区进行巡逻保护,巡逻里程在80公里以上。

持续性的火药枪、非法狩猎工具收缴和动植物保护让周边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得到了持续提升,但森林警长依旧还是要汇同林业野生保护部门、辖区林业站,将巡逻中发现的野生动物足迹、粪便等痕迹信息进行登记记录,防止非法狩猎行为发生。

“每年都会有林子里的野生动物跑到林场周边群众家中、庄稼地里,一旦遇到这样的情况,派出所森林警长、森林派出所民警、林业站都会进行救助。”善洲林场森林派出所所长杨康介绍,诸如此类情况在其它林场和乡镇都时有发生。2022年以来,施甸县仅救助放生野生动物就达10余起。

在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方面,森林警长也是用足了心。在县林业主管部门的主导下,各乡镇联动,县财政拨付2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制作挂牌,全县470余棵古树名木得到了挂牌保护。保护后对古树名木区域的巡逻成为林警长的日常工作职责。

“每减少一个可能对林区产生危害的风险隐患,森林就多了一份多样性发展的空间”段绍康说。经常到曾有盗伐林木前科人员家中坐坐“拍肩膀、打招呼”,并主动为其规范种植养殖行为,在乡村振兴中帮助规划产业发展道路将其“引入正轨”也成为了森林警长“操心”的事情。

森林警长吹响守护林区集结号,周边村组群众联动响应。现在再入林区,已经见不到曾经施甸县南片山区滥伐烧炭的炭窑痕迹,村民家中也再难发现一支狩猎猎枪和狩猎工具,进山入口、林中小路到处都是群防力量组成的护林人。在杨善洲精神意志的指引下,施甸县森林警长正带动万名护林人守卫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