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施甸县人民政府
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索引号 01525914-6-/2020-0724074 发布机构 施甸县教育体育局
公开目录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发布日期 2020-07-24
文号 浏览量 2
主题词 教育
施甸县教育体育局202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施甸县教育体育局202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2020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1.统筹兼顾,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一是学前教育快速发展。新审批幼儿园3所,幼儿园总数达到104所,年底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以上二是义务教育有保障目标顺利实现。围绕“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的总体目标,结合搬迁户搬迁居住地为其子女合理安置就读学校,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全覆盖。严格落实控辍保学“双线四级”责任,扎实开展“四查三比对”工作,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无失学、辍学学生。三是高中阶段教育稳步推进。制定了2020年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工作方案,下达高中招生计划2000人(一中750人,二中850人,三中400人),施甸一中计划录取750人,其中县域内择优录取467名,283个名额分配到各初级中学,占招生数的40%2020年春季普职融合县职中招生1041人(其中,建档立卡415人),年底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将达到92%以上,有力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特殊教育发展环境不断优化。采取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特校招收等方式解决残疾儿童上学问题,做到“应入尽入”

2.加大投入,办学条件持续改善。一是完成了全面改薄、D级危房拆除、C级不安全校舍加固改造任务和国开浦发行基金项目,县职中宿舍楼投入使用,县一中迁建、善洲思源实验学校、信息化建设等项目稳步推进,县三幼将于91日投入使用启动了县城易地扶贫搬迁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完成了教育专网建设,全县学校网络已经全面开通,各级各类学校实验室已全部装备实验设施设备,中学教室装备率达94.86%,小学教室装备率达70.92%;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拥有计算机教室,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0底线已全部达标。二是全民健身建设项目。完成全民健身中心的11制足球场建设的招投标工作,正在进行基础土方回填建设并同时做好监理、合同等施工程序手续;目前,进修学校足球场、平安公园足球场建设完成,康乐足球场、兰溪足球场建设正在做实施方案并做好前期的地质勘探和施工图设计、监理、施工合同等手续以及同时进行土方回填和排水沟堆砌。

3.精准资助,因贫失学全面消除。一是认真开展了2020年春季学期各学段家庭经济困难四类学生数据动态管理核实工作,为各类资助资金下达夯实了数据基础,确保精准资助。全县各学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14628人。下达营养改善计划资金1797.95万元,拟发放各类学生资助资金1205.74万元,其中:学前教育补助54.02万元、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694.84万元、高中助学金193.4万元、高中建档立卡学生生活费补助143.88万元、中职助学金119.6万元对建档立卡户子女学生做到“精准资助、应助尽助”,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不让一户脱贫户因学返贫。二是持续开展多种形式教育资助政策宣传。充分利用QQ群、微信群、主题班会、家长会、校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发放《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致初高中毕业生的一封信》到每一位初三、高三毕业生手中,将学生受资助情况形成明白卡发放给学生及家长,全面提升了学生资助政策的知晓率、满意度。

4.强化管理,队伍建设更加优化。一是健全了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全心全意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二是在全省基础教育学校专项招聘教师中,招聘了幼儿园教师39名、小学教师2名、特殊教育教师8名。拟招聘高中教师7名,招聘公告已发布,正在组织网上报名。三是持续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以校本研修、国培、省培计划为依托,以西安交大、上海闵行区、中国地质大学挂钩帮扶为契机,充分利用各级教育培训资源,完成各种培训4500人次,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5.精心组织,市运会筹备工作有序推进。一是宣传组已形成《保山市第五届体育运动会开幕式嘉宾邀请方案(送审稿)》《保山市第五届体育运动会比赛时间建议方案(送审稿)》《保山市第五届体育运动会施甸宣传工作方案(送审稿)》报请组委会研究。宣传方案待上报市委宣传部审查、市组委会审定后执行。二是做好市运会会徽、吉祥物、会歌、主题口号征集工作。共征集到会徽作品148件、吉祥物作品57件、会歌作品145件、主题口号作品152件。入选作品:会徽为李智明作品,吉祥物为山珊、保宝,会歌为《奇迹是你》,主题口号为“相约善洲故里,共享激情市运”。待评审结果上报市组委会审定后将正式向社会发布。

6.多措并举巩固教育扶贫成果。一是扎实推进网上教学工作有序开展。严格落实省教育厅、市教育体育局“停课不停学”的有关要求,制定了《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工作预案》《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以信息化支持教育教学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扎实推进线上教学活动开展,确保在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教育教学质量不滑坡。同时,组织千师访万家,做实做细教学质量提升工作,对家庭无终端支持、无法接收直播课堂或进行点播学习的学生开展送教上门服务,一对一开展学习辅导,确保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对能正常开展线上学习的学生进行学习情况抽查、作业完成情况检查,以检查促线上教学质量的巩固提升。二是持续强化疫情防控期间控辍保学工作。为切实消除疫情对就学不稳定学生辍学风险的加剧,确保春季开学时,“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保障有学上、上得起学”。持续做好学生动态监测。严格执行控辍保学日报、周结、月评制度。以有潜在辍学风险学生、家庭困难、单亲、残疾、留守等特殊学生群体为重点,加大走访、电话回访力度,并将学生包保到班主任及学科教师身上,因地因校因人科学分类施策,全面推进稳控工作。同时,统筹安排学校有序开学。认真落实省市疫情防控相关工作要求,结合全县疫情形势对中小学开学时间进行了综合研判,制定了《关于做好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工作的通知》《普通小学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时间的通知》等文件,对2020年春季开学及控辍保学工作作出了统筹部署。各学校均按要求认真开展校门外排查、体温监测、消毒、日报等疫情防控工作,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

7.优化环境,安全工作更加有力。以创建“平安校园”为抓手,配合各相关职能部门认真开展了各类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学校安全应急演练及安全保卫、强化交通消防食品安全等工作。目前,全县各类学校无重大影响社会稳定、重大安全责任事故、重大传染性疾病、重大治安刑事案件发生。

8.从严治党,作风建设更加扎实。围绕“党建引领教育扶贫发展,抓好党建促教育教学提升”的思路,制定了“四方案,三清单”,全面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坚持一手抓教育、一手抓管理,强化学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突出把好思想政治关、价值导向关、民族宗教关,做到政治有底线、学术有规范、宣传有纪律、教学有要求、活动讲政治,确保教体系统意识形态阵地可管可控;加强学校思想政治课建设,制定了加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的措施,召开了全县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题部署会,正在对各乡镇中心学校和县直校园对思政课教师开展送教下乡培训。启动了17个党支部规范化创建达标工作,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16名,接收为预备党员10人,按期转正7名;开展约谈、廉政提醒、廉政谈话45人次,增强了领导班子的廉洁自律意识,制定了《在教育体育系统领导干部中开展警示教育和家风教育“三个一”系列活动的实施方案》,通过开展“三个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构筑起拒腐防变的防线,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为奋力推动施甸教育体育高质量稳步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及原因分析。一是在全县教育整体发展上,办学条件仍需改善,教育投入和经费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县城学校,一中迁建缓慢,导致搬迁户子女入学、新高考改革等工作不能有效解决;优质教育资源仍显不足,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布局有待优化;教育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模式等重要领域改革有待深化;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有待健全。二是在各乡镇教育发展上,教育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校际差距较为突出,大班额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三是在各级各类教育发展上,学前教育、普高教育和职业教育是教育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保教质量水平不够高,普高教学质量不高,职业教育特色与吸引力有待增强;导致教师队伍结构性缺编依然存在,整体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四是在教育扶贫上。控辍保学工作仍需持续加强。目前全县控辍保学工作虽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就学不稳定学生依然存在,联合保学、提前预防等措施还有待完善,稳控此类学生依然是当前控辍保学的重点。五是在市运会筹备上。承办经费和场地建设融资困难,特别是市运会主场馆建设项目因受融资政策影响,519项目已停工。

二、2020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发展形势分析。一是国家战略布局需要教育有力支撑。党和国家实施“四个全面”的发展战略,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按照国家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定位,2020年全县教育着力在立德树人、教育公平等方面加强具体研究,明确加快学前教育优质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发展、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特殊教育和民办教育全面发展的目标任务和举措,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化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二是经济发展期待教育持续发力。根据县委县政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施甸发展新跨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全县教育必须以优化服务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着力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优质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三是事业发展现状呼唤教育更大作为。随着城镇化推进、城市扩容、全面二孩和户籍政策调整,群众教育需求特别是对优质教育需求不断增加。施甸教育要在加大投入、优化布局的基础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二)工作重点

1.加快普及学前教育,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重点是科学合理规划调整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布局,解决县城所在地入园难的问题,扩大公办园和普惠性幼儿园的覆盖率。 

2.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落实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科学规划县乡学校布局调整,优化中心城区中小学学校布局,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解决城区拥挤满足学龄儿童就近入学的需求和消除大班额。

3.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多领域驱动教育综合改革。继续实施教师调优与培训工作:一是健全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及时合理按需配备教师,做到超前谋划;二是充分挖掘教师潜能,用好现有教师,开齐开足课程。继续鼓励教师终身从教,晋级评级向一线教师倾斜。

4.深度实施教育改革措施。一是进一步加强对考核工作的领导、实施过程、结果运用、监督执纪等进行细化,明确县教育体育局、各级各类学校考核工作的职责,建立分级负责、过程规范,监督到位的考核相关制度。二是不断完善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施甸县中小学教职工考核方案》,让考核更加贴近教育教学的本真。

5.推动职业教育综合改革。一是坚持发展需求驱动、多元共建联动、产教融合带动、优化环境推动,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实行校企共建,采取“订单式”等培养人才模式,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坚实基础。二是优化人才培养,培育学生工匠精神,强化技能教育。同时以各类技能大赛为契机,依托赛项训练模式,使技能训练的重心“下沉”,技能考核面向人人,扩大了大赛的参与面与受益面,有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三是积极推行“校中厂”“厂中校”模式,通过工人带教师、工人带学生、教师带工人、教师带学生、高年级学生带低年级学生等模式,实现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的同步传承,积极探索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师的梯次培养机制。

6.继续抓好项目投入。实施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等项目,加快县一中迁建、善洲思源实验学校和县三幼县城安置点九年一贯制学校项目进度,启动县城城西综合幼儿园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教育大数据中心建设,补齐多媒体缺口短板,全面改善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实施好善洲林场骑行道足球场建设项目,统筹推进健身步道、骑行道、运动器械场地、乡村体育等项目建设,促进县域内体育事业有序发展。

7.提高校园安全水平。加大学校人防、物防和技防投入力度。按规定配齐学校专职保安人员。完善学校安全技防系统,搭建学校安全联网防控体系,建立健全学校周边安全形势研判、预警、联动机制,适时组织开展学校周边综合治理。加强学生食品安全教育,强化学校食品安全管理责任,积极开展学校食堂“六T”实务管理,不断提升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严防严管严控校园食品安全风险,切实保障学生饮食安全,逐步建立健全现代化学校安全防控体系

)工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继续实行县级领导、县直部门挂钩联系学校制度,把教育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各乡镇、各部门党风廉政综合考核重要内容;完善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及督学责任区制度,对乡(镇)和部门教育履职情况进行督导;完善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制度和表彰奖励制度。

2.强化经费保障。认真落实各级政府的经费保障责任,依法足额安排义务教育经费,切实做到教育经费“三个增长”。落实“全面改薄”、学前教育等项目县级配套资金。

3.强化督促检查。县政府督查室、教育督导室每月对各乡镇、各学校控辍保学、推进情况进行通报,对措施有力,效果明显,如期完成任务的乡镇和学校给予奖励;对工作不力、未能按期完成任务的进行约谈、通报,并限期整改,如整改仍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将逐级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对县委2020年工作建议

(一)加大招商融资力度,尽快完成县一中迁建、善洲思源学校县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项目,切实解决就学难问题

(二)请县财政及时拨付学校运转、学生资助及项目建设专项资金。同时,积极筹措资金分步偿还大门、围墙、运动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采购资金。

    

                                        

                            施甸县教育体育局

                             202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