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施甸县人民政府
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索引号 01525946-1-30/2016-0414007 发布机构 施甸县姚关镇
公开目录 其他 发布日期 2015-09-18
文号 浏览量 3
主题词 其他
瓦窑村核桃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瓦窑村核桃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在这收获的8月,姚关镇瓦窑村迎来了最热闹、最喜悦的季节:满载核桃的车辆在乡村公路间驰过,到处都是农民采摘核桃的场景,整个小山村变成了核桃交易的大市场。近年来,随着瓦窑“小麻茶”核桃知名度不断提升,核桃已经成为瓦窑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瓦窑村群众素来有栽植核桃树的习惯,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会零星的栽植几棵核桃树,结出的核桃壳薄体大、味香醇、营养丰富深受食客的青睐,虽然价格比新品种核桃贵,但“小麻茶”还是供不应求。目前,全村共有核桃4700多亩,挂果的接近4000亩,核桃已经分布在95%的农耕地,已经分行成林,70%以上核桃树已初步挂果。2014年产量达到720吨,实现产值280万元,2015年预计产量达到800吨,产值可达310万元。瓦窑村村民蒋忠文家2001年就种了200多亩核桃,现已全部挂果,每年这些核桃能给他带来3万元的收入。像蒋忠文家一样瓦窑村家家都有核桃带来的固定收入。

瓦窑村是典型的边远贫困山区,农民群众发展意识不强,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一直处于落后状态。为改变瓦窑村贫穷落后面貌,村“三委”积极探索,立足实际,将核桃种植确定为该村富民强村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2002年,村“两委”班子决定走“生态发展富民”的路子,实施绿化荒山行动,当年种植了1000亩核桃。多年的农耕文化,老百姓们大都不愿意把核桃种在玉米地里,一般都是选择种在地头,舍不得占用耕地。为了转变群众的思想,村里于2005年组织了党小组长、致富带头人到周边市县参观学习核桃种植技术,通过实地查看后,大家把“核桃富民、生态富民”的真实感受带了回来,并在村里传开。2006年,瓦窑村的核桃种植大面积铺开,当年就种了2500多亩,加上老核桃500亩和后续补植补造的面积,瓦窑村在没有森林覆盖的土地上全部种上了核桃。

随着核桃树成林,村三委班子考虑到产业结构单一、农业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积极争取项目发展林下种、养殖业,现已成立养牛合作社一个,建成养牛小区2000平方米;成立生猪养殖合作社一个,建设养殖小区8栋,力争3年内人均1条牛,全村生猪养殖出栏达到万头以上,并计划种植中药材300亩,蔬菜300亩,通过拉长产业链条,带领村民抓好核桃生产,守着满山的“绿色银行”增收致富。

(本文来源: 作者: ) 责任编辑(作者):admin@adm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