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5944-5/20240108-00001 | 发布机构 | 施甸县旧城乡 |
公开目录 | 社会保险 | 发布日期 | 2024-01-08 |
文号 | 浏览量 | 0 |
2023年旧城乡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在乡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村(社区)各部门配合支持下,不断开拓进取,全力推动社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确保各项惠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3年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开展:旧城乡2023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应申报8045人,截至目前,已申报缴费7447人,未申报缴费598人,申报率达92.57%(不含财政代缴),包含财政代缴537人申报率达99.24%。满60岁符合条件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共2553人:男性1196人,女性1357人。2023年满60岁到龄人员申领244人;残疾到龄申领10人;55-59岁残疾申领14人;死亡退保40人;死亡安葬费127人;死亡停发养老保险待遇122人。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工作开展:
1、实施贯彻创业贷款政策,盘活创业带动就业。大力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创业能手提供资金温床,促推关累发展,确保农民群众稳步增收。2023年共受理创业贷款申请审核27人次495万元,其中:贷免扶补24人次455万元、创业担保贷款3人次40万元,共带动就业70余人,积极帮助自主创业人员解决创业过程遇到的资金短缺、贷款困难等问题。
2、做好劳务输出,稳定和扩大就业渠道。春节前后,结合县人社部门提供的企业用工需求,全力推行“线上”招聘,通过微信群、朋友圈、QQ等方式宣传用工信息,通过发放传单、走访入户等方式,广泛宣传招聘信息,最大限度地让群众了解真实有效的岗位信息,确保广大农村劳动力“求职有门、就业有路”,在“百日行动”开展期间,乡、村两级工作人员共发放、张贴宣传资料600余份,到各村社区召开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座谈会暨“红色劳务”招聘会共8场次,其中县人社局到旧城社区开展1场次。2023年旧城乡农村劳动力9770人,转移就业8485人(脱贫劳动力2233人),其中省外转移就业2207人(脱贫劳动力755人),县外省内转移就业583人(脱贫劳动力222人),乡外县内转移就业840人(脱贫劳动力278人),本乡镇内4855人(脱贫劳动力978人)。持续深化“红色劳务”输出方式,依托旧城乡本土劳务企业输出297人,输出方式主要为自发或帮带输出,主要从事工种为钢筋工和普工,务工地点为深圳、广东、海南、江苏等沿海地区。
3、积极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一是广泛宣传动员,积极询求农村劳动力培训意愿。2023年初乡村两级通过微信群、电话、广播、进组入户等方式进行了宣传发动,为农村劳动力讲解就业创业相关政策,积极动员农村劳动力参与培训,提升就业技能促就业,8个村(社区)结合本村产业发展情况积极制定合理培训计划;二是动态监督管理。下半年开始各村(社区)严格按照申报的培训计划切实履行组织和监督责任,对培训人员进行动态管理,并积极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主动发现培训前的薄弱环节和问题,及时调整培训计划,跟踪管理好培训人员,严格落实好培训时间,按规划严密组织好培训。2023年农村劳动力共培训809人次,其中:引导性培训598人次(脱贫劳动力393人次),主要进行各类政策宣传讲解;职业技能培训6个班211人次(脱贫劳动力112人次),内容包括:农家菜培训、酱菜制作培训、云南特色小吃制作培训等。
4、积极宣传申报外出务工奖补政策。2023年通过乡村两级宣传跨省务工奖补政策,积极为省外工稳定务工三个月以上的脱贫劳动力和监测对象申请最高不超过1000元/人的务工补助,让农村劳动力充分了解就业创业相关政策。动员后共申报脱贫劳动力一次性外出务工补助申报206人,已发放补助资金205人20.5万元,正在申报待发放1人1000元补助。
5、合理开发乡村公共服务岗位。结合旧城乡实际情况,帮助脱贫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进一步规范乡村公共服务岗位的使用,确保乡村公共服务岗位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中促进就业、兜住底线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有效化解脱贫人口、边缘户和脱贫风险户返贫风险。2023年续聘乡村公共服务岗位176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73人,监测户3人,每月补贴800元/人,主要从事村组道路保洁、公路养护、河道管理等各项工作,充分发挥群众美化村庄、提升人居环境强力作用。
二、2024年工作计划
(一)建立常态化政策宣传机制。持续加大宣传力度,多方宣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就业创业等相关政策,让这些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引导符合条件参保群众主动参保缴费、动员外出务工、积极参加劳动技能培训。通过加大政策宣传,摸清人员底数,积极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就业创业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让全员参保、应保尽保,全面建立城乡统筹的居民基本养老制度。保障人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病有所医,使社会保障网也越织越密。
(二)持续抓实劳动力稳岗就业。一是联动部门合作方式,各级各部门要做好横向、纵向沟通,及时更新农村劳动力系统信息,确保农村劳动力信息精准,能人对人提供合适就业信息;二是开展创业担保贷款的相关工作,积极广泛的宣传相关政策,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创业,严格审核报名、材料收集到放贷过程。为旧城乡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且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很好的就业创业平台。三是持续深化“红色劳务”输出模式,多渠道、多模式针对不同就业需求农村劳动力制定针对性就业输送计划。
(三)创新培训方法,提高培训实效。加大劳动力技能培训,把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切实提高务工人员素质。建立劳动力资源、劳务信息数据库,真正实现“加强县一级,完善乡一级,健全村一级”的工作目标。
(四)统筹协调好常规窗口服务。按时办理当月年满60周岁领取待遇、办理死亡丧葬费,死亡人员退保、死亡人员及时停发等相关业务;做好领取待遇人员生存认证工作,及时更新符合代缴人员身份认定和代缴到账,且按时符合待遇领取人员待遇发放工作。
(五)做好春节前后农民工工资拖欠的相关事宜。采用多种方式走访农民工工资拖欠情况,及时查出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案件,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相关事宜。
旧城乡社会保障服务中心
2024年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