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施甸县人民政府
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索引号 01525944-5/20240207-00001 发布机构 施甸县旧城乡
公开目录 救灾 发布日期 2024-02-07
文号 浏览量 9
主题词 其他
防震减灾安全知识宣传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而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是人类目前尚无法避免或控制的自然灾害,只有掌握正确的、科学的避震方法,才能最大限度的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将伤害降至最低。在不同场景下的避险小知识,快来get一下吧!

按震级大小可将地震划分为以下四类!弱震:一般指3级以下地震。通常人体体感无法察觉,只有用仪器才能记录。有感地震:一般指3级以上、5级以下地震,人们能感觉得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破坏型地震:一般指5级以上、能够对地表及其建筑设施造成破坏的地震。严重破坏型地震: 指7级以上地震。

地震发生前,有居民自己手机收到了地震预警,地震预警功能非常重要,在紧急时刻提前几秒钟的预警都是紧急避险的宝贵时间。

下面就教大家如何打开地震预警功能!包含各种手机型号的打开方式:

1)华为:设置→安全→应急预警通知→地震预警。

2)小米:手机管家→家人关怀→地震预警。

3)荣耀:设置→安全→应急预警通知→地震预警。

4)OPPO/一加/真我:设置→安全→SOS紧急联络→自然灾害警报→地震警报。

5)vivo/iQOO:天气App→设置→地震预警→启用地震预警服务。

6)苹果/三星/其它手机:搜索“地震预警”关键词,自行下载相关App。

地震中的标准求生姿势

身体尽量蜷曲缩小,卧倒或蹲下;用手或其他物件护住头部,一手捂口鼻,另一只手抓住一个固定的物品。

如果没有任何可抓的固定物或保护头部的物件,则应采取自我保护姿势:头尽量向胸靠拢,闭口,双手交叉放在脖后,保护头部和颈部。

震后余震防范措施:

地震专家提醒,避震不分主震和余震,切不可以掉以轻心。

一是要严防次生灾害发生。例如山体滑坡、水库溃堤、堰塞湖泄漏崩塌等,在搭建临时避震场所时,必须远离这些区域。

二是要防范危房进一步破坏伤人。主震后余震持续不断,在专业部门尚未对房屋进行安全鉴定之前,即使自家房屋尚未倒塌,震后也不要贸然进入或居住。

三是救援人员和互救人员,在震后短时间内的余震密集活动期间必须要有一定的防护措施,提高防范余震的意识和技能,减少余震伤亡。

被掩埋后的自救:

1、坚定求生意志。

2、挣脱手脚,清除压在身上,尤其是腹部的重物,就地取材加固周围的支撑。

3、尽量向有光、通风的地方移动。

4、用毛巾、衣服掩住口鼻。

5、在可以活动的空间中寻找食物和水。

6、注意保存体力,不大声喊叫呼救,可用敲击方式与外界沟通,听到救援者靠近时再呼救。

7、在封闭室内不可使用明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