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5914-6-/2020-1113005 | 发布机构 | 施甸县教育体育局 |
公开目录 | 义务教育教育概况 | 发布日期 | 2020-11-13 |
文号 | 浏览量 | 17 |
持续提升体育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力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进一步贯彻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增强人民体质,加强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提高全县人民健身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任务,以“全民健身、共享健康”为主题,大力发展施甸县群众体育,通过全民健身实现全民健康,进而实现全面小康。以坚持改革创新、多措并举,全面完成《全民健身计划》的任务目标。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全民健身工作完善了面向大众全民健身体系
形成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贴近百姓的全民健身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10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万人;全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0%;全县《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总体合格达标率 80 %以上 ;在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秀达标率达到10%以上; 十三个乡(镇)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达100%;全县镇、村两级大部分达到“一室一场一路径”标准,先后实施了“农民健身工程”、“健身步道”“健身路径”及乡镇文体活动中心建设,实现社区15分钟健身圈覆盖,施甸县社区15分钟健身圈覆盖率达 94.20%(130个行政村建有体育场地/全县138个行政村= 0.942);进一步完善了公共体育健身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全县建成563个各级各类体育活动场地,全县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已达1.20平方米,县城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已达2.07平方米;施甸县体育场地设备完好率达100%( 563个完好体育场地/563个总体育场地=1);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免费、低收费开放比例达100%(563个开放体育场地/563个总体育场地=1)。每万人0.53 块足球场;每万人体育社会组织0.29个;体育社团和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有了突破性提升,城区体育协会在册已达10个,不在册20多个,社会体育指导员已达726人,2020年施甸县每千人有社会体育(健康)指导员数 2.27人(全县体育健康指导员726人/全县总人口32.04万=2.27人),达到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规划要求;全县全民健身活动频繁,年均超千人规模活动1次以上,超500人规模活动2次以上,目前施甸县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人口已占总人口的40%,有效提升了全县人口总体健康水平。彩票公益金投入全民健身经费的比例占 30%以上;财政资金(包括彩票公益金)人均全民健身经费投入1.2元;体育健身已成为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方式,更大范围群众享受到全民健身工程带来的便利,进一步丰富全民健身活动内容,打造出传统特色的健身赛事。
(二)体育健身设施
科学规划和统筹建设了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推动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体育建设设施有较大发展,2016年到2020年全县着力构建县、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县城建设完善了体育健身步道,行政村建设了文化活动室,部分乡镇及学校建设完善了足球场,全力推进建设县级体育场、全民健身中心、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等场地设施,实施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现行政村健身设施全覆盖。老城区与已建成居住区无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或现有场地设施未达到规划建设指标要求的,因地制宜配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合理做好城乡空间的二次利用,推广多功能、季节性、可移动、可拆卸、绿色环保的健身设施,70 %以上乡(镇)建有便捷、使用的体育健身设施,在有条件的公园、绿地、广场建设体育健身设施,改善各类公共体育设施的无障碍条件。
进一步盘活存量资源,做好已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使用、管理和提档升级,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现有场地设施的管理运营。完善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研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中小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确保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
(三)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近年来我县体育健身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大力发展健身跑、健步走、骑行、登山、徒步、游泳、球类、广场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积极培育漂流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休闲运动项目,扶持推广武术、太极拳、健身气功、陀螺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和乡村农味农趣运动项目,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和不同行业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
2016年元月22日至30日,举办了两年一届的施甸县金融杯篮球运动会,共计有来自各乡镇和县直各单位和各企业、在校大学生以及社会人士43个代表队参与了球赛;2016年3月8日体育部门协同工会、妇联举行了县直单位妇女职工拔河比赛,参赛人数达到了500多人,通过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女性同胞们团结合作的意识,推动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2016年8月28日至9月4日组织了施甸县“振兴杯”七彩云南大众篮球赛,各部门主动参与、全力支持,共有来自各乡镇、县直各机关、各企业以及在校大学生组成的31个单位的38支球队参赛,其中男子甲组7个参赛队,男子乙组24个参赛队,女子组7个参赛队参加;8月8日各乡镇各单位利用实施好的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场地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各样的全民健身活动,使有效的场地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推动了全民健身工作的开展;2016年积极推动太极拳、健身气功推广普及。一是认真参加省市组织的健身气功和太极的培训;二是积极组队参加市级组织的各种比赛;三是指导各练习点坚持练习,吸纳更多的会员参与到健身气功和太极的习练中;四是认真组织搞好培训,2016年全县共组织了健身气功和太极的培训两次,每次参加培训人数达到40多人,让各单位各乡镇开展普及工间操有了条件,通过培训,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健身的重要性,自觉健身。
2017年全县多次举办体育比赛, 1月24日至26日举办的三人制篮球赛,共有32只队伍参加比赛,进行男子组、高中生组、初中生组、女子组四个组别的比赛;1月13日至15日,施甸县围棋协会揭牌暨首届“腾飞杯”围棋赛在施甸县示范小学举行,比赛共有180名选手经过三天7轮的角逐,进行 了六个组别的比赛;2017年8月18日—22日施甸县足球协会承办的五人制足球赛在施甸县灯光球场举行,本次比赛共有12个代表队参加;2017年11月11日至17日,施甸县首届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南、北片区比赛分别在万兴乡、由旺镇举行,分别3天比赛共设六个项目100米、200米、400米、跳高、跳远、铅球。共有来自全县13个乡镇的中小学480多名学生参赛。
2018年元月22日至30日,施甸县“康宏杯”篮球运动会在施甸县灯光球场举行, 本届运动会共有30个单位40个球队参加,其中有男子甲队18个、男子乙队11个、女队11个大约480人参赛;2018年2月8日至12日,施甸县第二届足协杯足球赛在灯光球场举行,共有来自不同行业的7个代表队参加比赛; 2018年2月22日至26日,施甸县第二届“腾飞杯”围棋赛在示范小学如期举行,来自各单位各学校的选手共计170多人参加了比赛,比赛共分幼儿组、小学生甲组、小学生乙组、中学生组和成年组共计五个组别;2018年8月8日全民健身日当天共有来自64个单位的1500多名职工参加环城跑;240人参加太极拳展演;2018年8月10日至15日,三人制篮球比赛在灯光球场举行,来自各学校在校学生和社会体育爱好者共31支球队参加比赛;2018年陈式太极拳广泛推广,施甸县与云南德宣太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签订了陈式太极拳培训,推广太极传统文化的合作协议,计划用2到3年的时间普及推广太极拳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组织来自13个乡镇的80多名体育骨干教师参加了培训。这些骨干教师带着回到各初中、高中、职中开展太极拳的培训任务,2018年8月8日全民健身日并在青牛白马广场进行了隆重的太极拳展演。截至目前已在施甸一中、二中和青牛白马文化广场开展了培训,参加的人员共计1000余人。
遵循因地制宜,业余自愿,小型多样,就近就便的原则,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形成了一单位一特色,一乡镇一亮点的全民健身活动新格局,通过各种赛事及运动会的举办召开,充分调动了全民参与健身的积极性,全民广泛参与体育锻炼和体育健身人数逐年增多,体育健身已逐步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习惯。
(四)优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2016年以来施甸县相继成立了足球协会、篮球协会、围棋协会、信鸽协会等体育协会10 个,各团体组织在体育部门的指导下,经常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健身活动,仅是篮球协会从2016年6月份成立以来,相继组织参加了“力宏杯”篮球比赛、“振兴杯”篮球运动会、同时利用晚上的空余时间篮协共开展球赛每年120多场;同时,自行车俱乐部、羽毛球俱乐部、跆拳道协会等都组织参加了不同级别的比赛和活动,并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健身的热潮中。各社团组织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有利条件,认真组织各种各样的比赛和赛事活动,让社团组织不断扩张壮大,充分发挥社团组织的纽带作用。
(五)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指导服务
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 503人;每千人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数1.57人,初步形成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体系,健全国民体质监测网络,积极开展体质测定、运动能力评估,并依据个人体质状况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提高群众健身质量和水平。广泛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学校体育教师培育全民健身骨干,大力推广科学健身方法,增强全民健身的吸引力,提高全民健身质量和水平。
(六)促进青少年提高身体素质和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严格执行课程标准,确保青年每天锻炼不少于1小时。严格执行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的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削减、挤占体育课课时。学校要结合当地民族传统体育或优势特色体育项目设计优化体育与健康课,不断丰富体育课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育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运动兴趣和技能特长,大力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逐步形成小学多样化,初中专项化的体育课程体系。学生在校期间,学校每天上午要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周安排三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不少于1小时。提倡父母陪同孩子每天不少于30分钟的家庭体育锻炼。学校要充分利用活动日,广泛开展灵活多样的校内外学校体育竞赛交流活动,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远足、野营和举办春游、秋游等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鼓励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亲近自然”,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有效预防学生近视率发生。引导学生养成健康、阳光、向真、向善、向美的生活习惯。
(七)推进全民健身场馆智慧化发展
鼓励发展健身信息聚合、智能健身硬件、健身在线培训教育、促进体育场馆活动预定、赛事信息发布等全民健身新业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技术开拓全民健身产品制造领域和消费市场。
二、存在问题
(一)体育公共体育设施不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多元化、多层次化,与体育设施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
(二)竞技体育发展制约的因素没有有效解决。竞技体育结构布局还不够科学合理,一些影响广泛的基础大项和集体球类项目水平较低,参与竞技体育的运动员不足,受学校教师和家长怕影响文化成绩的思想,制约着学校竞技体育的发展;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不高。
(三)体育社团建设受到影响。体制弊端制约了体育发展活力,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体育的政策措施尚不完善,体育社会化水平不高,基层体育社会组织薄弱,发展滞后,自身能力建设有待加强,在全民健身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支持和培育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
(四)体育产业是发展滞后。体育产业总体规模不大,受经济社会影响,体育产业十分薄弱,体育服务业比例和种类偏低。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大力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发挥社会对体育的主要引导作用。通过社区委员会、单项体育协会等社会组织,组织群众广泛参与健身运动,有针对性地培养体育运动爱好,提升身体素质。不断强化群众体育的赛事组织和健身娱乐管理,塑造一个崭新的群众体育环境和体育市场氛围,有力有效地引导和促进群众体育的组织化和产业化发展,与此同时,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体育竞赛和健身休闲娱乐活动,普及群众性的体育赛事,使更多群众参与其中,享受比赛的乐趣和完赛的成就感,也有利于培育和激发群体的竞争意识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着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充分利用教体合一的体质优势,紧紧抓住在我县举办第五届市运会的契机,全面提升我县竞技体育水平,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和输送,运动员业余训练,力争在市运会中取得好成绩。
(三)努力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中小学学校体育工作。严格执行课程标准,确保青年每天锻炼不少于1小时。强化青年体质监测,加强对青年运动健身的科学指导。严格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开展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帮助和指导学生根据其兴趣选择1—3个体育项目并长期坚持锻炼,
(四)全力办好保山市第五届体育运动会。2021年,施甸县将承办第五届市运会,此次市运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我县承办的大规模、高规格的体育赛事,是对我县综合能力的一次大检阅。调动一切力量,采取有力措施,充分展示施甸进入新时代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全县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力争把市运会办成一届高水平、有特色、创佳绩的体育盛会
施甸县教育体育局
2020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