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施甸县人民政府
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索引号 1153302201525883XU/20240323-00004 发布机构 施甸县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政策解读 发布日期 2024-03-23
文号 浏览量 133
主题词 其他
文字解读施甸县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中发﹝201511号)和《云南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关于印发云南省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云供发﹝202337号)、保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保山市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保政办发﹝202341号)的要求,经施甸县人民政府同意,施甸县供销合作社印发了《施甸县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做大做强做优流通服务主业、推进基层社改造、完善联合社治理结构、理顺社企关系、深化社有企业改革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进展,基本建成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为农服务体系,形成以社有企业为支撑,基层社与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紧密,政事分开、社企分开、上下贯通、整体协调运转的运行机制,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成为党委、政府抓的住、用得上的为农服务骨干力量。到2025年,全县供销合作社系统实现销售总额18亿元。

《方案》明确,到2025年,全县供销合作社以提升为农服务能力为根本,以强化基层社和创新联合社治理机制为重点,因地制宜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不断壮大自身实力,在实施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发挥积极作用。


《方案》从以下几方面明确了重点任务:

一、大力发展社有企业,搭建为农服务综合平台

1.继续推进社有企业转型升级。推动农资企业加快向农业综合服务转型;推动日用消费品企业加快向以信息化、数字化为支撑的现代连锁经营企业转型;推动农产品企业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加快向现代农产品综合经营企业转型。

2.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分类推进社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把加强党的领导写入社有企业《章程》。健全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加快形成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相互制衡的决策监督机制。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

3.积极推进社有企业集团化发展。指导各级供销合作社制定本级社有企业发展规划,依托社有骨干企业推进资源整合和并购重组。到2025年,力争培育1个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供销骨干企业。

二、着力推进基层社建设,加强与农民的利益联结

1.持续推进基层社建设。采取政策引导、联合社帮扶、社有企业带动、开放办社等多种形式,推进基层供销合作社建设。每年提升改造一批基层供销合作社薄弱社,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党建引领、村社共建供销合作社。到2025年,力争全县供销系统建设乡、村两级基层社达30个。

2.提升基层社服务功能。建立县乡村一体推进机制,统筹乡镇超市、电商服务站、寄递物流网点建设与基层社发展,实现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双向流通、综合服务。引导农民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用货币、实物、土地经营权等出资加入基层社。

3.积极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合作社规范发展,成为管理民主、制度健全、产权清晰、带动力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中心作用,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财务、项目申报、制度建设等更有效的服务。

三、拓展经营服务领域,提升综合服务水平

1.加强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全面实施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提升行动,建立完善以企业为载体、县域为枢纽、乡镇为节点、村级为终端的一体化县域流通经营服务网络体系。大力推进县域集采集配中心建设,为乡镇综合超市、农村综合服务社提供日用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和快递分拣等服务,为农产品上行提供仓储保鲜、电子商务等服务。到2025年,力争实现城乡消费品零售额达1亿元,电子商务销售额1.2亿元。

2.完善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参与产地、集散地、销地农产品市场的建设改造、运营管理,不断优化供销系统农产品市场网络布局;鼓励有条件的供销合作社争取运营管理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引导和支持供销系统农产品市场、连锁超市和电商平台延伸产业链条,加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对接合作,发展订单农业、直供直销、社区生鲜农产品直销等长期稳定的产销对接模式。强化沪滇合作、企业和高校帮扶,充分发挥云品惠电商平台作用,加强与“832平台业务对接,扩大施甸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

3.优化农资供应和服务。在农资稳价保供中积极发挥作用,支持全县系统农资企业承担国家和地方农资储备任务。保持社有资本对农资企业的控股地位,确保供销合作社对农资企业的控制力不减。支持全县供销系统农资企业建立健全县域农资流通服务网络,扩大农资终端网络覆盖面,采取直供直销、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等方式将服务下沉到一线,畅通基层农资供应最后一公里。实施绿色农资升级行动,提高绿色农资供应量,科学推动肥药减量增效。到2025年,力争全县系统销售有机肥和水溶肥年均增长15%以上。

4.大力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支持社有企业、基层社在乡(镇)、村搭建服务乡村振兴基层综合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生产生活综合性服务。积极推动社有企业、基层社延伸流通服务链条,做好土地流转、生产托管、机耕服务、统防统治、配方施肥等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到2025年,全县供销系统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达到2万亩次。

5.着力发展数字供销。力争建设全县供销数字化网络系统和平台,加快各类经营服务网点信息化、数字化改造,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机制。积极搭建农资、日用品、农产品等主营业务数字化平台,形成网上交易、仓储物流、终端配送一体化经营的信息化平台,努力提升企业数字化运营服务水平。

四、创新联合社治理机制,提高为农服务能力

1.构建联合社双向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完善联合社对成员社、成员社对联合社工作的双向考核评价机制。

2.创新联合社治理结构。不断完善三会制度,到2025年,实现三会制度健全规范,各级供销合作社定期召开社员代表大会。

3.进一步理顺社企关系。各级供销合作社理事会按照政事分开、社企分开的原则明确职责边界,做到管好资本、放活经营。

五、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重点产业建设中的作用

1.积极参与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支持全县供销系统在农产品主产区、重要集散地区和销地,建设改造一批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加强与商贸物流、邮政快递、交通运输、电商企业等市场主体共建共用冷链物流设施。支持全县供销系统承接运营冷链设施,拓展冷链配送等经营业务,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由基础服务向增值服务延伸。

2.积极参与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支持全县供销系统再生资源企业转型升级,培育形成一批环保型再生资源行业龙头企业,在无废城市和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及打造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工作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推动实现两网融合,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农用药肥包装废弃物和废旧农膜等回收利用,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3.积极参与发展食用菌产业。积极争取食用菌产业项目。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和产业发展宣传力度,开展各类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培育食用菌文化,推动产业发展。2025年,力争全县食用菌产量达1.5万吨、产值达到4亿元。

4.积极参与全县重点产业发展。支持各乡村级供销合作社通过建设基地、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发供销产品、发展冷链物流、加强产销对接、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方式,积极参与茶叶、咖啡、蔬菜、水果、甘蔗、蚕桑、肉牛、生猪、肉鹅、种业等产业发展。

六、加强社有资产监督管理

1.落实监管责任。各级供销合作社成立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建立出资人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加强对社有企业和社有资产的监管。探索组建社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优化社有资本布局,落实社有资本保值增值责任。各级供销合作社对成员社的社有资产管理负有指导、协调和监督等责任。县级联合社履行对基层供销合作社社有资产监管的责任。

2.完善监管制度。紧盯企业投资、担保合作、债务风险、资产处置、财政资金使用等重点环节,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健全完善社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社有资本收益的使用情况要主动接受审计机关和同级财政部门的监督。

3.完善监督治理机制。支持各级供销合作社监事会履行监督职责,完善监督治理机制,突出监督重点,提升监督实效。建立健全监审合一机制,针对社有资产保值增值、经营业绩、风险控制等重要环节,常态化开展财务监督、内部审核及专项督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