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施甸县人民政府
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索引号 1153302201525883XU/20230413-00001 发布机构 施甸县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县政府办公室文件 发布日期 2023-04-13
文号 浏览量 121
主题词 其他
施甸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施甸县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单位:

新修订的《施甸县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方案》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施甸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410

 (此件公开发布)


施甸县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方案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31124日国务院令第394号)、《保山市人为地质灾害管理办法》(保山市人民政府公告2005年第3号)及施甸县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全县第一次地质灾害风险普查等成果,为保护全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结合施甸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2022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一)地质灾害防治基本情况

全县确定纳入监测的地质灾害隐患点184处,其中重点群测群防监测点179个。隐患点情况:滑坡165处、泥石流12处、崩塌2处、地面塌陷4处、地裂缝1处,受威胁人口13833人,威胁财产50622万元。地质灾害隐患点涉及全县13个乡(镇),107个行政村,包括183个自然村,1中学。

2022年全县发生地质灾害灾情3起(成功预报1起)险情5起,未造成人员伤亡,具体为:58日太平镇思腊村思腊小组发生崩塌灾情618日太平镇等子乡等子村等子五组(非地质灾害隐患点)后山发生崩塌灾情;621日仁和镇茨菇村骑马箐(非地质灾害隐患点)发生滑坡险情威胁16人;627日甸阳镇大寨村花山小组发生滑坡险情,威胁群众425人;74日摆榔乡大中村里格小组发生滑坡灾,因提前避让,未造成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约1万元627日至74日强降雨造成酒房乡小寨村松林脚小组(422人)、坪子地下新寨小组(1470人)、后寨村后寨小组(14人)发生滑坡险情;2022年汛中排查发现姚关镇大岭岗村城墙小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旧城新寨小组(非地质灾害隐患点)2个隐患点。

(二)地质灾害基本特点

2022年地质灾害发生主要具有如下特点:

1.与多年同期相比灾情较减少。2022年达到统计的地质灾害灾情3起、险情5起,直接经济损失较10年同期已明显降低,因各项地质灾害防治治理工程和搬迁项目的推进和实施,项目已发挥效益,属正常年份。

2.地质灾害多发生在山区和半山区。2022年发生的3起地质灾害灾情其中2起为滑坡灾害1起为崩塌灾害发生的5起地质灾害险情均为滑坡险情。灾情3起、险情5起均发生在山区和半山区。

二、2023年全县地质灾害预测

根据气象部门2023年度降雨预测结果,预测全县地质灾害高易发期为610月,不合理的工程建设活动诱发人为地质灾害的时间具有不确定性。

地质灾害易发、高发区主要分布于:南部酒房乡等高山沟谷地带特别是怒江河谷一带的梅子箐村、小寨村、垭口村等高边坡村寨酒房中学、乡幼儿园等区域;姚关镇姚关河流域大岭岗村、陡坡村等高边坡、高陡坡区域。东南部旧城乡旧城村、大田坝村、新街村、高速公路建设等村寨和区域;摆榔乡鸡茨村、尖山村木老元乡姜寨、风力发电场等高边坡、高陡坎的村寨和区域。西部万兴乡中山村长浪坝村、牛汪塘村等坡度较大的山区村寨;甸阳镇甸头村、五福村、袁家等山区村寨、在建高速公路沿线及排土场、汇水沟谷、河谷区域村寨、地热开发区域;何元乡大寨门村、高边坡、高陡坎的村寨。北部:太平镇思腊村思腊小组、龙洞村、施甸河及怒江流域村寨、石瓢温泉旅游区流域;水长乡工业园区、矿山采区及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区域;老麦乡红谷村、茨桶村、杨柳村、清河村、乡政府驻地建设区、新建的老麦乡中校等高坡、高边砍区域。重点公路在建施链高速公路、施孟公路、施木公路、施甸太平红旗桥公路、施何公路、施麦公路、姚打公路沿线高边坡、沟谷段地质灾害的多发、易发、高发区。重点矿山施甸永昌铅锌有限责任公司摆田铅锌矿、保山昆钢嘉华水泥建材有限公司施甸县小官市石灰岩矿、施甸县水长乡热水塘石灰岩矿、施甸县何元乡响山丫口石灰岩矿、施甸县仁和镇磨关山石场、施甸县甸阳镇菖蒲塘村小尖山砂岩矿场、施甸县何元乡砂子坑白云岩矿等采矿区和堆料区域等高风险区域,拟设置地热开发区域。重点项目施链高速公路、施孟高速公路、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甸阳镇权头水库、旧城乡栗树水库、酒房乡金星水库、摆榔大凹子水库、施甸至来老麦公路、施甸至何元公路等重点建设项目。

预测的主要依据

1.气象年景预测:根据气象部门预测信息,预计2023年我县降水总量为正常略偏少,气温为正常略偏高;雨季开始期接近常年,春季和初夏干旱较常年偏重;主汛期降水为正常略偏多,气温正常略偏高;秋季降水正常至偏少,气温为正常略偏高。综合研判,2023年我县属于温度条件较好、降水稍偏少的气候年景。112月平均气温:平均气温为正常略偏高,与常年相比偏高0.51.0℃。112月累积降水:年累计降水为正常略偏少,与常年相比偏少510%14月正常略偏少,气温正常略偏高,有阶段性低温天气。气温:气温正常至偏高,与常年相比偏高0.51.0℃。12月局部有阶段性低温天气,其中2月份部分乡(镇)出现低温霜冻的可能性较大。降水:降水正常略偏少,与常年相比偏少510%5月降水正常略偏少,雨季开始期接近正常。气温:气温正常略偏高,与常年相比偏高0.51.0℃。降水:降水正常略偏少,与常年相比偏少510%雨季开始期:雨季于5月下旬开始,与常年相比为正常。主汛期68月降水正常略偏多,气温正常略偏高。气温:气温正常略偏高,与常年相比偏高0.51.0℃,无大范围抽扬期低温冷害天气出现。降水:降水正常略偏多,与常年相比偏多510%秋季911月降水正常略偏少,雨季结束期接近常年。气温:气温正常至略高,与常年相比偏高0.51.0℃。降水:降水正常略偏少,与常年相比偏少510%。部分乡(镇)出现秋季连阴雨的可能性较高。雨季结束期:雨季在10月中旬结束,雨季结束期接近常年。

2.地震:近年来,全球板块地质构造处于活跃期,地震频繁。施甸县地处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冲撞带结合部,境内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发生地震的机率和频度较高,如2021513日旧城(震源在旧城新街)发生4.7级地震。如遇5级以上地震发生,势必加剧原有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危险性并可能产生新的灾害隐患。

3.地质环境:全县地处横断山脉帚形山系中部,碧罗雪山南延尾翼山地峡谷区,位于云南省西部,怒江东岸,为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形成的褶皱带,呈复式背斜结构,地形窄长,呈北高南低走势。地质上属于“滇西褶断带”的中西部,地层发育齐全,境内地形切割较深,山川并列,骨盆相间,地貌起伏的水平差异和垂直差异很大。山露地层为砂岩、页岩及灰岩互层,片岩及花岗岩次之。褶皱强烈,断层较多,岩石破碎,灰岩区岩溶发育。史上,区内长期被海水淹没,为古特提斯海的一部分,成陆较迟,时代较新的底层和岩浆层分布广泛,新构造运动强烈,近期仍在强烈抬升。从出露地表的岩层看,北部地层较老,南部地层较新,共有古生代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石炭系、二叠系,中生代,新生代第三系、第四系等地层出露。

全县地貌多为高山深切割陡坡地貌,95.50%为山区,且地表风化严重,易发生地质灾害。在2009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中,地质灾害极高易发区占25.7%,高易发区占23.6%,中易发区占36.2%,低易发区仅占14.5%。全县矿山开发点多面广,近几年来高速公路建设、城乡公路建设发展迅速,城镇、易地扶贫搬迁、乡(镇)建设项目发展迅猛,水库建设、水电站等开发项目、县内蔗糖、烤烟产业的发展,客观上造成植被的破坏,增加了高陡边坡和废渣弃土的数量,将不断出现新的地质灾害隐患,地质灾害频度和危害程度增高。

4.工程建设活动:随着全县加强基础建设和县城建设、学校基础建设、工业发展建设、新农村项目建设等发展项目的深入推进,城镇化、工业化步伐加快,一些重点建设项目,如:水利开发、城乡道路、村庄规划建设、矿山开采及高速公路等重点工程建设,对地质有不同程度的开挖扰动,出现了大量的高陡边坡及废弃土石,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及其它人为地质灾害的机率随之增大。

5.预测结果2023年汛期全地质灾害频度及危害程度总体上属正常年份。地质灾害高易发时期69月,工程建设和矿山生产诱发人为地质灾害的时间具有不确定性。184个地质灾害隐患点,高陡坡、边坡村寨,沟谷、河谷地村寨区域,在建工程、电站、水库、道路交通(包括乡村道路)、矿山以及山区中小学校等区域为地质灾害高发区域

)重点危险区

1.卡斯河、勐波罗河流域区块:包括木老元、摆榔、姚关、旧城等东南部乡。该区因卡斯河、勐波罗河切割深,地形陡峭,处于卡斯河、勐波罗河大断裂带上,地质结构破碎、疏松,在暴雨天气、地震或农灌、沟渠等地表水渗漏时,极易产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此外,卡斯河、勐波罗河沿线西南边甘蔗产业、蔬果种植发展面积大,蔗区公路、临时性农耕路较多,大量边坡开挖、弃土堆放,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

2.西南部怒江流域区块:包括旧城、酒房、万兴、何元、太平等乡(镇)的西南部怒江断裂带,该区地质结构多为危岩体风化及三系泥砂岩土质地,结构松散,侵蚀强烈,小冲沟众多,地下水迳流及水热蚀变强烈,有适当诱发因素即易成灾,易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

3.施甸河支流域区块:包括由旺、太平、何元等乡(镇),该区地形深谷陡峭、地质结构复杂,降水量偏高,易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

4.姚关河流域区块:主要为卡斯河支流,其中以万兴、姚关一带及河尾三、四、五级电站开发区、施勐路沿线为甚。该区地形陡峭,地层较疏松,岩层破碎,风化严重,且降水量偏高,易发生滑坡、崩塌及泥石流灾害。

5.各乡(镇)重点防治区

1)水长乡重点防治区:经排查,区内分布地质灾害隐患点16个,其中小型滑坡16个。威胁人口358人,威胁资产约910万元。雨季应着重对嘉华水泥厂矿山、云维集团矿山开采区和其它采矿活动区或遗留矿山区域、中缅石油管道沿线、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区域、大加洼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后部山坡区域、保施高速沿线采矿或遗留采矿活动区进行防范。

2)太平镇周边重点防治区:该区域经排查,区内分布地质灾害隐患点21个,其中大型崩塌1个,中型滑坡3个,小型滑坡15个、泥石流沟1条、地裂缝1条。威胁人口1452人,威胁资产约4927万元。雨季应着对易地搬迁安置点、中缅石油管道沿线、采矿活动区或遗留矿山区域、易汇水坡面洪流村庄、石瓢温泉旅游景区、龙洞村杨家田组滑坡隐患、水库周边及上下游区域、三二○国道路沿线等重要村庄、景区、和交通运输线及生态脆弱区域进行防范。

3)由旺镇东西部重点防治区:该区域经排查,区内分布地质灾害隐患点9个,均为小型滑坡隐患。害威胁对象主要是村庄,威胁人口401人,威胁资产约2248万元。雨季应着重对区域内的地质隐患点、采矿活动区或遗留矿山区域、施甸河中下游峡谷沿线王家庄村委会至何元乡段村庄进行防范。

4)老麦乡重点防治区:该区域经排查,区内分布地质灾害隐患点10个,其中大型滑坡2个,中型滑坡1个,小型滑坡7个,威胁人口1376人,威胁资产约6997万元。雨季应着重对清河村小朴寨组滑坡、茨通村思索邑滑坡隐患点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进行防范,同时注意加强余家水库、红谷田水库及杨柳水库周边村庄和在建公路等项目建设区域地质灾害巡查和防范。

5)仁和镇东西部重点防治区:该区域经排查,区内分布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6个,中型滑坡2个,小型滑坡11个、小型地面塌陷2个、小型崩塌1个、威胁人口834人,威胁资产约2973万元。雨季应着重对16个地质灾害隐患点、东山片区风力发电站建设区、保施高速沿线、采矿活动区或遗留矿山区域、工程活动排土场、水库周边村庄、易汇水坡面洪流村寨、山区主要乡村交通沿线区域进行防范。

6)何元乡重点防治区:该区域经排查,区内分布地质灾害隐患点18个,其中中型滑坡5个,小型滑坡12个、大型泥石流沟1条;威胁人口1360人,威胁资产约4342万元。雨季应着重对山谷沟谷沿岸村庄、交通沿线、山区易汇水坡面洪流村庄、采矿活动区或遗留矿山区域、交通沿线、大坡脚村小坡脚组滑坡隐患、在建太阳能光伏发电施工区域、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前沿沟谷和后部山坡区域进行防范。

7)甸阳镇重点防治区:该区人口密度大,人员和资产较集中,是施甸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内分布地质灾害隐患点15个,其中小型滑坡14个、地面塌陷1个,威胁人口375人,威胁资产约712万元。雨季着重对高速公路建设沿线、施甸县第一中学新校区和其它在建工程区、水库周边村庄、东山片区风力发电站、采矿活动区或遗留矿山区域、山区乡村交通沿线、排灌设施、高陡坎区域进行防范。

8)木老元布朗族彝族乡辖区重点防治区:该区域经排查,区内地质灾害十分发育,区内分布地质灾害隐患点6个,其中小型滑坡5个、泥石流沟1条,威胁人口228人,威胁资产约277万元。着重对在建工程区、采矿活动区或遗留矿山区域、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乡村公路沿线、高陡坎区域进行防范。

9)姚关河流域重点防治区:该区域经排查,区内分布地质灾害隐患点24个,其中中型滑坡6个,小型滑坡17个、泥石流沟1条,威胁人口1385人,威胁资产约6450万元。区内经济以旅游业及农富业为主,属于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全省城乡一体化建设示范区,同时也是善洲故里。雨季应着重对姚关河流域、水库周边村庄、在建高速公路沿线、采矿活动区或遗留矿山区域、姚关峡谷区域村庄、大岭岗村城墙小组、其它高边坡区域及在建工程区进行防范。

10)摆榔布朗族彝族乡重点防范区:该区域经排查,区内分布地质灾害隐患点2个,其中小型滑坡2个,威胁人口37人,威胁资产约56万元。雨季着重对区域内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防范,同时加强对在建工程区、采矿活动区或遗留矿山区域、易地扶贫把搬迁安置点、高陡坎区域进行防范。

11)旧城乡重点防范区:该区域属于勐波罗河大断裂带上与怒江断裂带以北,在辖区内有大龙寨金矿等2个探矿权,大型芒埂河泥石流隐患点治理等3个项目已竣工,主要以种植甘蔗和蔬菜产业发展为龙头产业。区内分布地质灾害隐患点14个,其中大型泥石流冲沟4条、中型3条,小型滑坡7个,威胁人口2836人,威胁资产约13305万元。雨季应着重对在建高速公路、乡人民政府驻地泥石流物源发育丰富冲沟及河谷区域、采矿活动区或遗留矿山区域、旧城村新寨小组滑坡隐患和其它在建工程区进行防范。

12)酒房乡重点防范区:该区域国土面积为全县国土总面积的六分之一,经排查,区内分布地质灾害隐患点15个,均为滑坡隐患,其中大型滑坡1个、中型1个,小型滑坡13个,威胁人口1127人,威胁资产约2667万元。雨季应着重对山谷沟谷沿岸、坡度较大村庄、乡(镇)交通沿线、采矿活动区或遗留矿山区域、尾矿库和水库周边村庄、高边坡、高陡坎区域和在建工程区进行防范。

13)万兴乡重点防范区:该区域经排查,区内分布地质灾害隐患点18个,其中中型滑坡8个,小型滑坡9个、泥石流沟1条,威胁人口2004人,威胁资产约4640万元。雨季着重对18个地质灾害隐患点、高边坡区域及怒江左岸沟谷沿线、在建高速公路沿线、采矿活动区或遗留矿山区域、乡村交通沿线和在建项目区进行防范。

各乡(镇)人民政府要重点加强防范山区村庄前后道路硬化对坡面洪流形成截排作用,路面汇集坡面洪流形成较大径流沿着道路集中对群众房屋前后山坡进行冲刷侵蚀,诱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造成人员伤亡。

各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情况详见附件1

重点建设项目、矿山地质灾害预测

1.施甸至链子桥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开挖边坡高且陡,易崩塌滑坡;且排土场堆填厚度大,若防护措施不当或超负荷运营,在汛期发生滑坡、泥石流的可能性很大。同时,在汛期来临之前,涉及沿线的乡与相关的标段施工单位签订人为地质灾害责任书。保施高速公路沿线切坡和排土场等区域多位于山区和沟谷地带,在汛期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中缅石油管道建设项目,该项目涉及全县多个乡,水长地段曾在2013723日出现了山洪泥石流。经排查,部分路线地形较陡,位于沟谷地段、采矿矿区周边地段,地表已出现小型弧形裂缝且有一定蠕动,雨季发生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可能性较大路线经过涉及的乡(镇)要定期进行巡查排查,做好地质灾害防范工作

3.涉及大瑞铁路沿线的乡(镇),加强辖区内铁路沿线检查排查,发现地质灾害隐患要及时通知责任单位整改上报。

4.仁和镇权头水库旧城栗树水库及其它在建水库基本位于山区沟谷地带,工人居住的工棚、生产加工区、项目部人员密集的生产生活区要选择在安全没有山坡开挖等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项目建设要严格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相关设计规范和管理要求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涉及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强地质灾害巡查、在汛期来临之前,要与相关的标段施工单位签订人为地质灾害责任书。

5.嘉华水泥厂矿山、云维集团矿山开采区经爆破开采后,局部地段出现裂缝,存在安全隐患,加之矿山边坡存在活动危岩体,排土场位于沟谷内,一旦遇地震或降雨,如防范措施不到位,极易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要加强防范

6.全县矿山开采活动或遗留矿山区域,在汛期极易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强巡查和防范。

(四)重要水电设施及旅游景区地质灾害预测

1.姚关镇河尾村三、四、五级电站所建位置周边地形陡峭,地质条件复杂,岩石风化程度高,多数地段切坡坎面陡而高,且多无支护和坡面处理工程,雨季发生滑坡、崩塌可能性大。

2.石瓢温泉旅游景区处于澡塘河峡谷地带,地形陡峭,地质结构错综复杂,存在多处地质灾害隐患,汛期易产生小规模崩塌、滑坡。若遇特大暴雨,易形成泥石流,对石瓢景区造成威胁。该区域在曾发生过2次泥石流。

3.老麦乡红谷田水库,摆榔大凹子水库、甸阳镇权头水库等库区周边有蠕动性滑坡,部分区域发生滑坡下沉和出现地表裂缝,老麦乡人民政府要加强地质灾害巡查特别是对水库周边村庄的巡查和排查,加强地质灾害防范和应急避让。

(五)主要公路地质灾害预测

1.施孟二级公路沿线地貌多为中高山深切割陡坡地貌,地质结构破碎、疏软,虽然大部分进行了边坡支护,但局部未支护地段仍可能产生坍塌、滑坡。

2.施木公路木老元至卡斯地段为强风化砂岩,岩土结构极为松散,高边坡路段存在沉降、滑坡隐患多处,雨季产生滑坡、崩塌的可能性较大。

3.三二○国道太平段地形陡峭,20227月发生滑坡灾害阻断公路通行,地质结构复杂,岩层破碎,存在多处沉降、滑坡、崩塌隐患,汛期仍会有部分坍塌。

4.保施高速公路、在建施链高速公路沿线切坡和排土场等区域多位于山区和沟谷地带,在汛期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特别是保施高速水长至由旺段区域2022年汛期多处发生滑坡,在建施链高速公路姚关至旧城峡谷段多处边坡2022年度汛期发生小规模滑坡。

2023年全县重点防范期

根据全县气候特征及地质灾害发生统计情况,结合近年来的气候异常情况分析,确定全县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425日—1120日。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2023年施甸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仍然要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同时加强地质灾害监测仪(已安装的隐患点)在防灾预警中的作用,保障设备正常运行,落实“人防+技防”双保险在地质灾害预警工作中的作用。以城镇、乡村集镇、人口集中居住区、风景区、善林场、重要水利电力设施、高速公路沿线、工矿企业所在地和交通干线为重点,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相关要求建立并切实运转群测群防体系,加强巡查和监测预警工作,一旦发生地质灾害或重大险情,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将因地质灾害危害和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为此,应落实好以下措施:

(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落实好群测群防措施。各乡(镇)、旅游景区、矿山企业、交通管理部门、水利电力设施管理部门及工程项目建设单位要成立或更新、完善防灾减灾领导小组,确定防范区预防责任人。预防责任人为乡(镇)主要行政领导、单位或部门负责人及分管负责人。要对辖区或管理责任区内已确认的灾害隐患点,落实监测责任人及具体执行监测任务的监测负责人。监测员要经公推,选择责任心强、有一定文化素质且有通讯工具的人担任,对经公推选定的监测人员,要签订工作责任书明确责任,要做好宣传培训,使其明白自己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及时发放避险明白卡到受地质灾害威胁农户使之知晓隐患危险。要根据辖区或管理责任区内存在隐患的具体情况,详细制定并严格贯彻执行“四项制度”、“三条措施”。

“四项制度”:

1.层层负责制度: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工作需要政府及有关单位层层负责,各级各部门要针对责任区内的每个隐患点落实预防责任人、监测责任人及监测负责人。

2.汛期值班制度:在汛期各部门、各级监测人员要明确值班地点、联系电话及上、下联系人,保证通讯畅通,无通讯网络的监测点要设法配备无线通讯设备,保证每天的信息沟通、反馈。

3.险情巡查制度:对已知隐患点,监测负责人汛期要轮流值班,24小时进行险情巡查,主要观测异常降雨、地面开裂、土体蠕动、树干倾斜、山洪暴涨、异常惊响等灾害前兆和诱发因素,并做好记录,一旦发现临灾前兆立即预警,转移群众至安全地带;对客观上可能产生地质灾害的人口居住区附近地域,测人员在汛期进行定期巡查,发现新隐患要及时采取监测措施并向上级人民政府和自然资源部门报告。特别要加强对山区村民小组人口密集居住区域排查、对切坡建房区域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排查。

4.灾情速报制度:包括灾前紧急情况报告和发灾后情况速报两方面。发现临灾前兆或异常,要在第一时间预警,迅速转移群众,并尽快向上级和自然资源部门报告。一旦灾害发生,基层部门要尽快逐级上报,对灾情(包括灾害规模、诱发因素、伤亡数字、财产损失等)统计上报要尽量准确。各乡接到灾情报告后要立即向县抢险救灾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领导小组根据灾情决定启动应急预案。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值班电话:08758121398

“三条措施”:

1.简易观测措施:灾害隐患点要建立简易观测设施,进行定期观测记录。地裂缝两侧钉桩做裂距和落距变化观测;泥石流沟做降雨、沟水水位、泥位和流速观测。按要求做好记录,妥善保存记录资料,以便检查和分析研究,判断危险程度。

2.灾前预警措施:灾害前兆或紧急情况出现后,监测负责人要立即上报,并发出警报。对群测群防点要配备警报器材、确定警报信号,让群众熟悉了解信号能及时作出反应。

3.紧急避让措施:对每个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灾害隐患点,都要制定出迅速有效的避让措施和撤离路线、场所,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可以安全撤离。要填写发放避险明白卡给每户受威胁的群众,使之明白了解听到报警信号后的撤离路线、避灾场所,必要时可进行演习。

(二)做好灾害隐患的排查和确认。各乡(镇)、水利电力设施管理部门、公路交通管理部门、旅游景区、矿山及重要工程建设单位应对辖区和管理职责区内已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情况完全掌握和监控,在此基础上对其它大于25°的危险性边坡及有松散物源且汇水面积较大的沟谷(靠近人口居住区、重要设施的地方)做排查,并在汛期中安排专人进行经常性的巡查,确定有无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地质灾害险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自然资源局主管部门汇报,由自然资源局组织专家组开展实地调查确认,并决定是否列入县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

各乡(镇)要充分发动群众,在汛期中对自身居住环境加强巡查,特别是位于或靠近山坡、沟谷的村寨要保持警惕,经常安排人员巡查、排查。要特别重视学校、旅游景区等人员高度集中地的巡查、监控工作,布置专人负责。一些规模和危害程度较低,未能列入县级群测群防网的地质灾害隐患,应列入乡(镇)级群测群防网络。

巡查工作是及时发现隐患、有效化解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重要手段,各乡、水利电力设施管理部门、公路交通管理部门、旅游景区、矿山及重要工程建设单位要将确定的巡查区域及巡查负责人在年度防灾减灾方案中明确。重点防范期内,各乡每天将辖区内的地质灾害信息向自然资源局汇报,并按要求填表做记录,资料归档妥善保存。

(三)加强工程建设地质灾害的监管和治理。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乡要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及《保山市人为地质灾害管理办法》对辖区内的矿山、旅游景区、水电设施和重要工程建设项目加强监管,特别是在建的项目要督促各矿山、旅游景区、水电设施管理单位和项目建设单位必须制定其管理责任区的年度防灾减灾方案和防灾应急预案,成立相应的应急机构,并与乡应急机制接轨。对已经形成的人为地质灾害隐患,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责令责任单位限期治理,消除隐患。要及早对尚未治理或治理未完善的灾害隐患完成治理,对拒不治理和治理不及时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损失的单位,将依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进行处罚,达到刑事犯罪的,移送司法部门处理。对汛期前来不及完成治理的隐患要实施严密监测并采取设置警示牌、隔离带封闭措施,禁止人畜接近危险地带。

特别要加强在建项目工人居住和生活区域、项目部办公区域和工程机件加工区域等人口密集活动场所不能在开挖坡体下方、不能在主体工程建设活动下方、不能沟谷陡坡等易发地质灾害危险区域。

(四)加大投入,安排必要的防治经费

1.落实群测群防经费各旅游景区、矿山、公路交通管理部门水利电力设施管理部门应对管理责任区内各隐患点安排专项资金积极治理并投入监测设施、报警器材及监测人员补贴。县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对各乡(镇)主要灾害隐患点监测员及危险区巡查人员给予一定补助经费,各乡(镇)应安排相应配套资金,切实对每个灾害隐患点建立测设施、配备报警器材,补贴乡(镇)级群测群防网监测人员,确保监测预警和巡查工作落到实处,经检查未建立观测设施未配备报警器材的、监测和巡查无记录的,将取消补助经费,并通报批评。

2.安排一批中、小型隐患治理项目根据施甸县地质灾害“十四五”防治规划,全县至2025年度要完成一批中小型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和地质灾害易地搬迁补助项目。

(五)继续抓好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工作。县自然资源局与县气象局要联合通过施甸电视台发布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各乡(镇)、旅游景区、矿山、公路交通管理部门和水利电力设施管理部门要关注预报。地质灾害电视天气预报从三级开始报,分别为:三级,可能性较大;四级,可能性大;五级,可能性很大。同时将提示重点危险隐患点,各相关乡(镇)和单位要加强对重点危险隐患点监测工作的检查、督导。此外,遇有灾害性天气,还将以手机短信的方式将预警信息发送到乡(镇)分管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手中。受泥石流威胁的地方要建立雨量自动或简易观测站,摸索确定当地泥石流爆发的降雨量临界值,及时捕捉灾害天气及时预警。

(六)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地质灾害防治执法力度。各乡(镇)、水利电力设施管理部门、公路交通管理部门、旅游景区、矿山及工程项目建设单位要向群众、单位职工及施工人员广泛宣传地质灾害的科普知识,防灾、避灾常识,破除封建迷信,使广大群众了解正确应对地质灾害的方法,并大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地质灾害防治意义的认识,增强防灾法治意识。同时要严格控制破坏环境的开发项目,坚持项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对于村镇建设、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的工程建设项目及其它有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建设项目,在选址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对经评估认为可能引发地质灾害或者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建设工程,应当配套建设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配套的治理工程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主体工程不得投入生产使用。各乡(镇)要督促各行政或自然村制定村规民约,对私自挖砂取土采石行为加以禁止,加强监管,发现及时举报,防止因私挖滥采导致伤亡事件的发生。

(七)积极组织地质灾害应急演练。乡(镇)、水利电力设施管理部门、公路交通管理部门、旅游景区、矿山及工程项目建设单位要积极组织辖区或责任区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的群众、单位员工或施工单位开展针对地质灾害的预警、紧急避险应急演练,使广大干部群众熟悉预警信号、预定的撤离路线和避险场所,不断提高干部群众的临灾应对能力,树立正确的防灾减灾意识,掌握科学的防灾常识。

202341日至630日,各乡(镇)人民政府必须开展一次以上地质灾害防灾救援应急综合演练,并组织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进行地质灾害业务知识培训。各乡(镇)人民政府开展地质灾害防灾救援应急综合演练和组织业务知识培训要提前向县自然资源局进行报备,县自然资源局要积极协助,完成好此项工作。同时,县广播电视台要做好宣传,提高群众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应急能力。村社区委员会、地质灾害监测点群测群防员及负责人,要100%逐一组织辖区内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群众以“知道预警信号、知道撤离路线、知道应急撤离集镇安置点”三知道为目的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撤离演练。

(八)进一步加强人防+技防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2022年度全县13乡(镇)共在24个隐患点安装了专业及普适型监测仪器,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警,同时计划在2023年度在全县13乡(镇)16个隐患点安装专业及普适型监测仪器,通过监测仪器的安装将有效监测,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及监测、预防责任人

(一)经排查,施甸县2023年各乡(镇)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及监测、预防责任人见附件7

(二)交通干线地质灾害隐患预防责任人按省、市、县、乡公路不同的管辖权由相应的主管单位主要负责人承担,监测责任人由该单位主管公路安全的业务部门负责人承担,监测负责人由隐患点所在路段道班负责人落实。

(三)各旅游景区地质灾害监测责任人由各景区法人担任,监测负责人由景区指派。文旅局及景区所在地乡(镇)要督促、检查该项工作的落实。

(四)新建水库及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涉及地质灾害监测责任人由主管部门负责抓好落实,监测负责人由该主管部门指派,项目所在地乡(镇)务必督促、检查该项工作,建立相关落实台账。

(五)各重点建设项目地质灾害预防责任人由各项目业主单位法人代表担任,监测责任人及监测负责人由党政主要领导负责检查督促落实。

(六)各乡(镇)、各责任部门、企业等单位和责任人要对本责任区危险程度高、险情大的单点地质灾害隐患点(见附件5)制定专项地质灾害防灾救灾应急预案,提高群众临灾避险能力。


附件:1.施甸县地质灾害隐患及群测群防情况登记表

2.施甸县地质灾害隐患及群测群防员情况汇总表

3.施甸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情况表

4.施甸县地质灾害隐患点核销情况表

5.施甸县山市地质灾害隐患点新增情况表  

6.施甸县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预防责任人名单

7.施甸县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人员联系通讯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