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53302201525883XU-/2019-1231002 | 发布机构 | 施甸县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日期 | 2019-12-31 |
文号 | 浏览量 | 28 |
施甸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县政协九届三次会议第019号提案的答复
李朝震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加强产业扶贫项目后续管理的建议》(第019号)收悉,经认真研究,并报请县人民政府领导同意,现答复如下:
您提的建议很好。施甸将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种养殖产业、资产性投资收益及产业设施,各项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重建设,轻管护”现象突出,使产业扶贫效益未得到充分发挥。一是部分专业合作社带动作用不强;二是资产性投资及产业设施建设部分项目进度缓慢;三是在养殖业缺乏规划,难以做大做强。四是加工、仓储、物流、销售等环节缺位。
鉴于以上情况,县人民政府已在积极研究解决,由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牵头,召集县农业农村局、县扶贫办、县供销社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根据部门职能职责分别牵头,相互协调配合抓好落实。2019年,计划实现农业总产值35.5亿元,增长7%;农业增加值达到19亿元,增长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330元以上,增长10%。
一、成立机构统筹推进
成立施甸县特色产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县供销社主任、国家统计局施甸调查队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农业农村局,负责日常工作事务处理。结合施甸县实际,制定下发了《施甸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施甸县2019年特色产业扶贫工作方案的通知》(施政办发〔2019〕33号),明确了施甸县2019年特色产业扶贫分片包干责任领导小组。集中力量支持未脱贫出列的贫困村发展产业,确保投入到产业扶贫的财政整合扶贫资金占财政整合扶贫资金总额的比例达到30%以上,实现产业对贫困村的覆盖率达100%、对有发展意愿、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覆盖率达90%以上,每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原则上有1—2个产业增收项目,继续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工作,力争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覆盖率达90%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户收入增幅高于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实现贫困人口通过特色产业发展脱贫。
二、强力推进绿色种养产业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推进了花椒、蔬菜、中药材、生猪养殖等向绿色产业化方向发展,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目前,已建成特色规模产业基地2.8万亩,辐射带动种植蔬菜10.73万亩、水果5.34万亩、续断3000亩、木香3000亩、酸木瓜20000亩、花椒20000亩。一是天知椒产业扶贫项目势头强劲,按“合作社+农户+基地+公司”的发展模式,依托扶贫产业发展项目,“4411”利益分配机制,确保产业风险可控、村集体经济壮大、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目前已带动种植农户2800户。二是蓝心科技优质蔬菜种植基地已初具万亩农业产业化示范区雏形,蓝心科技蔬菜种植基地2个,建成永久大棚2000亩,带动农户种植蔬菜显著。三是中药材及种养殖业得到强力推进,嵘煌药业及酿美科技带动种植中药材、食用玫瑰面积共3.2万亩。四是以伟茂生猪、林然生猪为示范带动的养殖业发展势头强劲,今年以来往外调运生猪共51.7万余头,肉牛出栏2.75万头。
三、促进经营主体规范提升
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不断提升了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能力,进一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先后组建农业龙头企业23户。设立家庭农场58个。从业人员达529人,实现营业收入8820万元。2018年,施甸县23家龙头企业完成现价总产值77331万元,同比增长3.16%。先后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359个,出资总额2.9亿元,入社成员达4.8万人,带动农户5.7万户。今年,新增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施甸县供销合作社系统经营总额完成1.92亿元,同比增长12.12%;销售总额1.92亿元,增长12.12%;带动农民增收7140万元。
四、有效延伸农业产业链条
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推进了蓝心农业冷链物流中心及泡沫箱厂、酿美科技鲜花产品加工开发、大东山酸木瓜加工厂开发等农特产品加工企业的建设,“规模化基地+精深加工企业+科技支撑+商贸物流”的闭合型农业产业链逐步形成。目前,施甸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2家,占全部农产品加工业数量的20%,特别是康宏农业自2013年2月投产以来加工黑木耳1750吨,实现经济产值15000余万元,并在荷兰成功挂牌上市;酿美自2017年5月份投产以来加工新鲜玫瑰10吨,加工鲜花饼100万个,实现经济产值500余万元;嵘煌药业收购加工中药材3000多吨,实现经济产值4500余万元,农业产业链条得到有效延伸。
施甸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