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53302201525883XU-/2020-0715002 | 发布机构 | 施甸县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人大建议办理结果 | 发布日期 | 2020-07-15 |
文号 | 浏览量 | 41 |
A
施甸县农业农村局文件
施农字〔2020〕1号
关于对施甸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第70号提案的答复
杨军梅、蒋啟武、杨伦院、董秉会、杨绍周、杨春祥、杨修、杨银珍、张盆周、祝春莉、董国凤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太平镇生态肉牛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的建议》,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1.关于“村党支部+集体经济合作社+互助组+养殖户+技术团队”、“集体经济合作社+互助组+养殖户+技术团队”发展模式,坚持资金跟着养殖户走、养殖户跟着新型主体走、新型经营主体跟着市场走,引进龙头企业带动,科研院校提供技术支撑,通过新型经营主体将散养户链接起来共同发展,散养户主要从事母牛饲养,新型经营主体从事肉牛育肥,企业从事销售及产品开发的问题。
肉牛产业是我县继生猪产业后的一大畜牧产业,全县2019年末肉牛存栏9.7万头、出栏肉牛4.5万头。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膳食结构也随之改变,牛肉消费量明显增加,肉牛市场价格一路上扬,我县广大群众发展肉牛养殖积极性一路攀升。为做大全县肉牛产业,一是完成了《施甸县肉牛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进一步优化了肉牛产业发展布局,确定了5个重点肉牛发展乡镇,太平镇属于5个重点乡镇之一(涉及6个村)。二是通过2018年在太平镇实施了香港小母牛云南省施甸肉牛产业扶贫项目以来,采取“专业合作社+互助组+建档立卡户”的运行机制得到群众认可,切实发挥了扶贫效益。通过第一轮的项目实施,第二轮礼品传递重点推行整村推进,采取“专业合作社+互助组+养殖户”的运行机制,改变了原来只扶持贫困户向发展非贫困户模式。三是为解决全县的“空壳村”、壮大村集体经济问题,我县2019年下发了《施甸县2019年特色产业扶贫工作方案》(施办发〔2019〕33号)文件,出台了扶持政策、标准,太平镇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畜牧产业方面全县纳入扶持的肉牛养殖小2个,目前已建成投产。四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肉牛产业发展,目前已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具体政策从母牛保险(保费192元/头,其中农户自筹32元/头,保额6000元/头)、信贷贴息(贴息3年,贴息4.85%,按照向外引良种母牛1.5万元/头计算,贷款额度10万元以下不需要担保,贷款10万元以上需担保,担保费由政府承担)及良种体系建设方面给予扶持。
2.关于“建设肉牛养殖小区(育肥场)3个,年出栏肉牛达到1000头以上,有效解决农户育肥难、无劳力的问题,计划投资1000万元,恳请县人民政府帮助解决”的问题。
自太平镇实施香港小母牛项目以来,全镇肉牛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为真正让群众实现养好牛、卖好价、增收入问题,县农业局已多次与太平镇党委、政府进行了研究。一是开展了一系列的技术指导培训工作。二是目前从产业扶贫项目中已安排了东蚌、兴华2个村建设2个肉牛养殖小区,扶持资金200万元(100万元/个),已建成投产。三是结合全市肉牛产业发展意见,我县将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肉牛产业发展方面项目争取力度,有效夯实肉牛产业发展基础。
3.关于“加大粮改饲实施力度,加快推进青贮玉米种植,有效解决草食畜饲料问题”的问题。
粮改饲项目属于中央财政补助建设项目,项目扶持条件是草食畜牧业发展基础较好,牛、羊规模化率高(养殖企业、场、小区建设力度大、带动能力强),扶持对象、环节是仓储企业仓储补助(青贮料按60元/顿进行补助)。我县今年已上报争取种植面积20000万亩、补贴资金400万元的项目计划,有望列入项目实施县,若项目得到列项批复,将按照全县肉牛产业发展布局情况有效下达各乡镇项目计划。
施甸畜牧业的发展,得到了施甸县第十三届人大代表的关心支持,我们表示由衷的感谢!在今后的工作中,希望你们一如既往地关注全县畜牧业的发展,多提加快施甸畜牧业发展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施甸县农业农村局
2020年7月15日
联系人及电话:董国章 0875-8127597
抄送部门:人大提案委,县政府督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