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sd_hjbhj-10_C/2018-0212006 | 发布机构 | 市生态环境局施甸分局 |
公开目录 | 环境影响评价 | 发布日期 | 2017-09-26 |
文号 | 浏览量 | 17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址——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目录
表二、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8
表三、环境质量状况 13
表四、评价适用标准 16
表五、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20
表六、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31
表七、环境影响分析 33
表八、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53
表九、结论与建议 55
附件:
附件1 委托书
附件2 备案证
附件3 土地证
附件4 加油站新建(扩建)选址征求意见表
附件5 关于同意施甸县何元乡高旗加油站延期建设的通知
附件6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附件7 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意见书
附件8 标准确认复函
附件9 专家审查意见表
附件10 专家签到表
附件11 修改对照表
附图:
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
附图2项目总平面布置示意图
附图3项目外环境关系示意图
附图4项目水系图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1、地理位置及交通
施甸县位于云南省西部、保山市南部,地处东经98º54’~99º21’、北纬24º16’~25º00’之间。东连保山市昌宁县,南邻临沧市永德县,西与保山市龙陵县隔江相望,北与保山市隆阳区毗邻。东西横距45km,南北纵距79km,国土总面积2009km2。全县辖13个乡(镇),县城位于施甸坝子南端甸阳镇,海拔1792m,距省会昆明571千米,距市政府保山61km,距缅甸260km,距正在修建的泛亚铁路(大瑞铁路)、保龙高速公路32km,交通便利。
施甸县高旗加油站位于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何元乡施何公路旁(靠近何元乡),何元乡位于云南省西部边陲,怒江东岸,保山市南部,东与施甸县甸阳镇接壤,南与施甸县万兴乡接壤,西隔怒江与龙陵县相望,北与施甸县等子乡接壤。何元乡人民政府,地处施甸县西部,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7公里,距保山市政府70公里,距省会昆明674公里。加油站东面及南面为山丘;西面及北面为施何公路(施甸县至何元乡),项目厂界东南面30m处有一民居,项目区与民居间有一山丘相隔。项目周边关系简单,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较好。项目所在地理位置见附图1。
2、地形、地貌
施甸县位于滇西边陲、怒江东岸,地处横断山脉中南段,境内地形属怒山尾翼山地峡谷区,地势大致北高南低,三面有江河环绕,两山夹一坝。高山、丘陵纵横交错,海拔高差较大。东北部四大山主峰大水河头山最高海拔2895.4m,西南部的三江口最低海拔560m,山脉主体为南北走向,靠怒江东岸的山脉分两股:一股从北向南延伸,由大箐山、弥勒喜山、老坎山、董家山头、五里凹山等组成;另一股从南部的亮头向北延伸,由木莲花山、大亮山、大尖山、象山等组成。县境东西最大横距45km,南北最大纵距79km,总面积2009 km2,其中:坝区面积186 km2,占总面积的9.26%;山区面积1517 km2,占总面积的75.51%;半山区面积306 km2,占总面积的15.23%。
项目所在地海拔1792米,项目建设场地地势平坦,东面和南面为山丘,西面、北面边界与M28县道相邻。
3、气候、气象
施甸气候属中亚热带为主体的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部分地区为亚热带气候区,干湿季分明。受高原山地怒江断裂峡谷的影响,温度垂直变化较明显,形成境内3种气候类型区域。一是海拔在1600~2100米,俗称温凉山区和半山区;二是海拔在1473.5~1496.5米,以施甸坝为代表的中亚热带气候;三是以怒江、勐波罗河为代表的南亚热带气候,俗称低热河谷地区。
境内年均气温17℃;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 9.9℃,最热月(6 月)平均气温21.7℃;极端最高气温32.4℃,极端最低气温-3.2℃。全年无霜期273天,年均降雨量969.7毫米;年均日照数2335.5小时;年均相对湿度76%。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年平均风速为1.3 米/秒。
4、水文、水系
施甸境内有河流69条,总长586.6公里,径流总量7.38亿立方米,年产水21.8亿立方米,现能控制利用的占2.6%。县境河流属怒江水系,主要有怒江、勐波罗河、施甸河、姚关河、太平河。
项目所在区域水系主要是位于项目区西南面1公里外的上寨水库和项目区东北面350m的小栗子元水库。通过现场调查,上寨水库主要使用功能是为上寨村居民提供饮用水,小栗子元水库主要使用功能是用于农田灌溉用水。上寨水库位于施甸县何元乡上寨村,距施甸县城18.0km,距何元乡政府驻地1.5km。水库坝址位于怒江流域施甸河支流的张家寨河上游,坝址高程1754.0m,水库总径流面积7.0 km2,其中:本区径流面积4.5km2,引流区面积2.5km2,流域区平均高程2030.00m。
本项目所在地海拔为1792米,比其平均高程低,且与水库间被山阻隔,说明本项目不在水库汇水范围内。根据《保山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2010~2020年)》,施甸河流经何元乡且离项目较近的施甸河河段海拔在1193m~800m之间,上寨水库和小栗子元水库坝址高程分别为1803.6m和1788m,均比施甸河高。根据施甸县水系图(施甸县水系图见附图4),可以确定项目所在地、上寨水库和小栗子元水库属于施甸河流域。
5、土壤、植被
施甸县土壤共有7个土类,14个亚类,20个土属,39个土种。7个土类分别是红壤、黄壤、燥红土、紫色土、石灰土、冲积土和水稻土。受地形地势不同,影响着生物气候和土壤类型的差异。
施甸县地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大部分(南部)属于高原亚热带南部季风常绿阔叶林带,滇西南中山山原河谷季风常绿阔叶林区;少部分(北部)属于高原亚热带北部常绿阔叶林带,滇中、滇东高原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云南松林区。由于复杂多样的地理条件,形成了植被类型多样的特点。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80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1%。其中:有林地面积101.6平方公里,占56.4%;疏林地12平方公里,占6.6%;灌木林地29.7平方公里,占16.5%;无林地36.9平方公里,占12.5%。全县森林覆盖率为44.8%。
根据用地性质分类,项目占地为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原来的植被已不复存在。项目区域由于长期受人为活动的影响,已完全丧失了原始的生态特征。
6、矿产资源
施甸已探明矿产资源有饰面石材、石灰石、石膏和铅锌矿。其中,饰面石材300 多万立方米,铅锌矿储量16.5万吨,石膏矿分布30平方公里,石灰石遍及境内。根据用地性质分类,项目占地为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没有上述矿产资源分布。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全县辖5镇、8个乡,137个村民委员会,共有1631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彝、布朗、回、傣、白等二十多个少民族。根据《施甸县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总人口344418人,增加321人。人口出生率为13.32‰,死亡率7.3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92‰。户籍人口密度171人/平方公里。少数民族26种,少数民族人口28981人,占总人口的8.41%。
何元乡位于施甸县西部山区,距县城17公里,东与甸阳镇、仁和镇接壤,南与万兴乡毗邻,北与等子乡以河为界,西与龙陵县隔怒江相望。行政区内有何元、莽王、王家庄、石头寨、李为地、大仆寨、组军门、大坡脚、大寨门9个村民委员会,80个村民小组。2016年末,全乡总人口16241人,其中农业人口15452人,有布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2470多人。
2、经济发展
根据《施甸县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年全县生产总值(GDP)完成50189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增长1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1241万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142906万元,增长15.1%,其中,工业增加值96144万元,增长14.4%,建筑业增加值46762万元,增长17.1%;第三产业增加值207609万元,增长13.7%。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30:29:41,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8、4.8、5.6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4.8%、39.7%、45.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GDP)达到16016元,增长11.6%。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23853万元,增长11.3%,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4.6%,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全乡经济总量不断增大,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预计达到2.06亿元,较上年增17%;其中第一产业预计产值1.98亿元,较上年增18%;第二产业预计产值417万元,较上年增16%;第三产业预计369万元,较上年增16%;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7214元,较上年增15%;本级财政收入预计完成756万元,较上年增2%;农村信贷形势良好,预计年末存款余额1.1亿元,贷款余额7300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57.1%和12%。
3、文化、卫生、体育
2016年全县文化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年末全县有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51956册;文物保护机构1个,文物保护机构人数6人,文物藏品248件;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13个,艺术表演团体1个;在137个行政村、2个自然村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共建图书阅览室2780平方米,图书总价值444万元。年末有13个广播站,2部广播调频发射机,有卫星电视地面收转站3座,有线电视用户26680户,户户通用户14600户。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县有卫生医疗机构31个,其中:县级医院2个,乡镇卫生院13个,其他医院3个,门诊部11个。卫生机构床位数1351张,每万人拥有床位数40张。卫生技术人员920人,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7人。有137个村级卫生所,443名村级卫生技术人员。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7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普及面不断提高,参合率为99.8%,比上年提高0.07个百分点。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全县成立体协1个,举办运动会2次,参加地级比赛6次。
项目所在何元乡加大学校硬件和软件的建设,基础设施全年预计完成投资1249.28万元,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狠抓教育教学,小学毛入学率100.59%,巩固率99.92%;中学毛入学率91.57%,巩固率100.36%,升学率80%。在县统测中,中学排名全县第五名,小学排名全县第十名,中小学综合Z分数排名全县第七名,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何元中学成功申报平安、无邪教校园。新农合参合率达101.96%,新农保参保率达90%,续保率达95%。全年共发放基础养老金233万元,发放各类救灾救济资金75.5万元,发放农村低保274.74万元,发放大病医疗救助金8.99万元,发放优抚金33.01万元。
4、风景名胜、文物保护
项目位于城镇建成区,根据现场踏勘,项目区及周边无风景名胜区及文物古迹等需要特殊保护的目标。
|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项目位于施甸县何元乡大坡脚村小栗子元,根据《保山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复核)》,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为二类区,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根据《施甸县甸阳镇生态乡镇建设项目》,施甸县环境监测站于2016年2月27~28日对甸阳镇的现状环境进行了监测,其监测结果见下表所示:
表3-1 环境空气监测结果表
根据表3-1可知,施甸县县城所在地—甸阳镇环境空气质量较好,可以达到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项目所在地虽然处于何元乡,但根据现场踏勘,项目所在地较为空旷,周边入住的工业企业还比较少,无污染较大的大气污染物,环境空气质量优于城区,项目区所在地空气质量可以达到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2、地表水质量现状
项目区水系主要是西南面1000m外的上寨水库和东北面350m外的小栗子元水库,由于《保山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2010~2020年)》上未明确区划这两个水库的功能,根据现场调查,上寨水库和小栗子元水库均在施甸河水系范围内,最终都汇入施甸河。施甸河为怒江一级支流,属怒江水系。按《保山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2010~2020)》,施甸河(源头—入怒江口)为Ⅳ类水体,功能区划为农业及工业用水。因此项目区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V类标准。
根据《施甸县甸阳镇生态乡镇建设项目》,施甸县环境监测站于2016年2月27日对附近的施甸河水质现状进行了监测,其监测结果见下表所示:
表3-2 施甸河水环境质量监测结果表 单位:mg/L(pH除外)
由表3-2可知,两个监测断面均能够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要求,施甸河能够够满足其水环境功能要求。
3、声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项目所在地处于何元乡乡镇中心北侧,属于声环境2类区,项目区及其周边无工业项目,噪声源主要为过往车辆,声环境质量良好,项目区声环境质量可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区标准。
4、生态环境质量现状
项目所在区域由于长期受到人为活动的干扰,区域内的原生植被已不复存在。项目区动物种群简单,除一些常见的鸟类、鼠类等外,无大型野生动物以及保护动物,区域内的生态调节能力弱。项目用地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分布,无珍稀、濒危或需要特殊保护的动植物存在。
环境保护目标:
项目位于施甸县何元乡大坡脚村小栗子元,占地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域,征占地不涉及基本农田,周边保护目标主要是居民住户。项目西面、北面紧邻M28县道,距离周边最近的居民点为距加油站边界30m处,且厂界与居民点间有山丘相隔。周围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3-3,周边关系图见附图3。
表3-3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
环境
质量
标准
| 1、环境空气质量
施甸县高旗加油站位于施甸县何元乡大坡脚村小栗子元,处于M28县道旁,属于乡村地区,根据《保山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复核)》,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为二类区,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标准值见表4-1。
表4-1 环境空气污染物基本项目浓度限值
2、水环境质量
项目区水系主要是西南面1000m外的上寨水库和东北面350m外的小栗子元水库,由于《保山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2010~2020年)》上未明确区划这两个水库的功能,根据现场调查,上寨水库和小栗子元水库均在施甸河水系范围内,最终都汇入施甸河。施甸河为怒江一级支流,属怒江水系。按《保山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2010~2020)》,施甸河(源头—入怒江口)为Ⅳ类水体,功能区划为农业及工业用水。因此项目区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V类标准。标准值如下表4-2。
表4-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mg/L
3、声环境
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项目所在地处于何元乡乡镇中心北侧,属于声环境2类区,项目区及其周边无工业项目,噪声源主要为过往车辆,声环境质量良好,项目区声环境质量可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区标准。标准值见表4-3:
表4-3 环境噪声限值 单位:dB(A)
| ||||||||||||||||||||||||||||||||||||||||||||||||||||||||||||||||||||||
污
染
物
排
放
标
准
| 1、废气
运营期在油罐进发油及加油过程中有少量挥发性有机气体产生,为非甲烷总烃,为无组织排放。加油站周界非甲烷总烃浓度按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5-1996)中的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二级标准执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4.0 mg/m3。
表4-4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2、废水
项目设置雨污分流排水系统,场地雨水经排水管道排入站外排水沟;冲洗地坪污水和初期雨水通过环保沟收集排至油水分离池经隔油预处理后进入中水处理设备处理;厨房废水经隔油池预处理后进入中水处理设备处理;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进入中水处理设备处理,中水处理设备将预处理后的废水集中再处理后用于绿化和周边农田灌溉。执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生活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中绿化用水标准;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由当地农民收集后作为农家肥使用。
表4-5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
3、噪声
项目区厂界噪声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2类标准,标准值如表4-5。
表4-6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单位:dB(A)
4、固体废物
项目运营期生活垃圾采用垃圾桶收集后运至何元乡垃圾处置场所进行处置,储油罐检修油渣、油水分离池废油和润滑油、润滑脂的包装瓶等危险废物的收集、暂存、处置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5-2001)及2013年6月修改单中的相关要求。
| ||||||||||||||||||||||||||||||||||||||||||||||||||||||||||||||||||||||
总量控制指标
| 根据国务院“十三五”期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废水纳入总量控制要求的主要污染物是COD、NH3-N,废气以SO2、NO2为控制指标。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结合国家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原则,列出本项目总量控制指标设置情况如下:
(1)废水
项目产生的废水经收集处理后进行综合利用,不向外排放废水,故不设总量控制指标。
(2)废气
本项目废气中污染物不含总量控制指标,故不设总量控制指标;
(3)固废
本项目营运期固废处置率达到100%。
|
工艺流程及工作原理简述(图示):
施工期工艺流程及主要污染节点图:
图5-1施工期工艺流程及主要污染节点图
运营期工艺流程及主要污染节点图:
图5-2 运营期的工艺流程和主要污染物产生流程示意图
施工期:
1、施工期废气
施工期大气污染源主要为施工行为产生的扬尘、运输扬尘、机械排放产生的废气及装修废气。
(1)施工扬尘
项目施工过程中基础施工、建筑材料堆放装卸等过程中会产生粉尘飘散到周围的大气中,属于短时间、无组织、无规律、不连续的排放。不同地点排放浓度的差异较大,主要影响施工场地周围150m范围。其中最主要的废气是露天堆放的建筑材料(如黄沙、水泥等)及裸露的施工期表层浮尘因天气干燥和大风而产生的扬尘。
(2)运输道路扬尘
项目建设使用的各种原材料在运输过程中均会产生道路扬尘,对路边30m范围内影响较大,路边的TSP浓度可达10mg/m3以上,通过采取对运输车辆加盖篷布,严禁超载,杜绝运输车辆沿路抛洒等措施减轻运输扬尘影响。
(3)尾气
施工期施工机械设备燃烧燃油过程中将产生CO、NOX、SO2、碳氢化合物等污染物,对项目周围环境空气有一定的不良影响。
(4)装修废气
项目需要对站房等进行装修。装修废气主要源于装修过程中使用的涂料、粘合剂、装修木料等。由于这部分材料中一般会含有甲醛、聚甲醛、甲醇、苯等易挥发性物质。一般而言,该部分废气产生量相对较小,主要影响房屋内环境,加强通风的条件下可很快稀释扩散。
2、施工期废水
施工期主要废水为施工废水,施工期不设置施工营地,施工人员餐食统一在何元乡就餐,不产生生活污水。
施工废水主要的污染源是工地开挖、钻孔产生的泥浆水、混凝土拌合产生的废水、项目施工现场堆放的砂、石料等建筑材料在雨季因雨水冲刷产生的废水。项目施工期约6个月,根据询问业主,施工期施工废水约为2m3/d,即施工期间产生废水360 m3。泥浆废水主要污染因子为SS。一般情况下,SS浓度在500 mg/L~1000 mg/L。
项目在施工场地修建1个沉淀池,沉淀池容积为1.5m3,将施工废水收集后进行沉淀,废水中主要污染物SS可降至200mg/L以下,回用于砾料清洗、混凝土拌合、场地降尘等。
3、施工期噪声
项目施工期间,使用的挖掘机、搅拌机、推土机、吊车、电钻等施工机械以及施工材料运输车辆,将会产生一定的噪声影响。施工噪声的特点是突发性和间歇性,通过合理安排施工方案、施工时间及距离衰减等措施进行处理。各施工机械声源强度见表5-1。
表5-1 各施工机械声源强度 单位:dB(A)
4、施工期固废
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固废主要是土石方、建筑垃圾以及生活垃圾。
(1)土石方
根据项目工程设计资料,项目占地1483.44m2,开挖土石方约408.21m3,项目土石方全部回填用于场地平整,项目施工期间没有废弃土石方产生。
(2)建筑垃圾
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建筑垃圾约为2t,废弃建筑材料钢架以及石棉瓦等,对于能回收利用的售卖给回收利用企业,不能回收的回填。
(3)生活垃圾
项目施工期间施工人员为10人,生活垃圾产生系数按0.5kg/人·d,生活垃圾产生量约5kg/d,收集后委托环卫部门清运。
5、施工期生态环境
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主要是施工区局部地域用地格局的改变造成的生态景观环境影响,由于施工活动对当地地表土的扰动,施工区地面设施的建设,改变了该地原来的生态环境;由于施工生产中人的活动增加、机械设备的使用、运输车辆的来往,会影响该地的动植物生存环境;局部地表植被的破坏和地面固体废物的存放,还会加重该地水土流失现象。
(1)对动植物的影响分析
项目所在区域现有动植物资源较为单一,本工程施工区范围内现有植物资源主要为灌木野草等,动物资源主要为蛇、鼠、蛙、麻雀等常见物种,施工区未见珍稀动植物。虽然施工期局部破坏这些物种的生存条件,但影响面积和数量有限。
(2)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土石方的开挖及填筑均对地表造成扰动,将产生一定的水土流失。施工过程形成裸露地表,若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将会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
运营期:
本项目运营期污染主要来自于成品油的运输、卸油、加油过程挥发的烃类,进出车辆的噪声、尾气及员工生活污水及固废。
1、大气污染物
项目运营期可能引起大气环境污染的环节主要为产品储存、车辆卸油和车辆加油产生的非甲烷烃;运油罐车和加油车辆产生的汽车尾气。
(1)非甲烷总烃
来自于储油和加油区,具体情况阐述如下:
①储罐大呼吸损失:油罐进出油时呼出油蒸气而造成的油品蒸发损失,称为储罐大呼吸损失。油罐进油时,由于油面逐渐升高,气体空间逐渐减小,罐内压力增大,当压力超过呼吸阀控制压力时,一定浓度的油蒸气开始从呼吸阀呼出,直到油罐停止收油。储油罐大呼吸烃类有机物平均排放率为0.88kg/m3·通过量。
②储罐小呼吸损失:油罐在没有收发油作业的情况下,随着外界气温、压力在一天内的升降周期变化,罐内气体空间温度、油品蒸发速度、油气浓度和蒸汽压力也随之变化。这种排出油蒸气和吸入空气的过程造成的油气损失,叫小呼吸损失。储油罐小呼吸造成的烃类有机物平均排放率为0.12kg/m3·通过量。
③卸油损失:油罐车卸油时,由于油罐车与地下油罐的液位不断变化,气体的吸入与呼出会对油品造成的一定扰动蒸发,另外随着油罐车油罐的液面下降,罐壁蒸发面积扩大,外部的高气温也会对其罐壁和空间造成一定的蒸发。参考有关资料可知,油罐车卸油时烃类有机物平均排放率为0.6kg/m3·通过量。
④加油损失;为车辆加油时,油品进入汽车油箱,油箱内的烃类气体被油品置换排入大气,称为加油作业损失。车辆加油时造成的烃类气体排放率分别为:置换损失未加控制时是l.08kg/m3·通过量,置换损失控制时是0.11kg/m3·通过量。本加油站加油枪都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因此本加油机作业时烃类气体排放率取0.11kg/m3·通过量。
⑤其他损失:在加油机作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一些成品油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跑冒滴漏量与加油站的管理、加油工人的操作水平等诸多因素有关,成品油的跑、冒、滴、漏一般平均损失量为0.084kg/m3·通过量。
综合以上各方面加油站油耗损失,本项目总加油量为1200t/a(92#汽油:350t,95#汽油:100t,0#柴油:750t;柴油密度为0.80×103kg/m3,汽油密度为0.73×103kg/m3,据此计算通过量为1553.9m3。
为降低损耗量,减少非甲烷总烃的排放,项目拟采取如下措施:
①项目在卸油阶段和汽油加油作业两个阶段拟安装油气回收装置;
②加油站加强操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学习,严格按照行业操作规程作业,从管理和作业上减少油气挥发量;
③本项目拟采用地埋式储油罐,密闭型较好,顶部有不小于0.5m的覆土,周围回填的沙子和细土厚度也不小于0.3m,因此储油罐罐室内气温比较稳定,受大气环境稳定影响较小,可减少油罐小呼吸蒸发损耗,延缓油品变质。
项目拟在卸油和汽油加油时安装油气回收装置,油气回收率是95%,根据上文计算,项目目前非甲烷总烃排放量见表5-2:
表5-2 非甲烷烃排放量一览表
(注:排放系数引用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培训教材《社会区域类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相关数据)
(2)汽车尾气
汽车排放尾气主要包括排气管尾气、曲轴箱漏气、油箱和化油箱到燃料系统之间的泄漏等,汽车尾气中主要污染物为CO、THC、NOx等,废气排放与车型、车况和车辆等有关,同时因汽车行驶状况而有较大差别。汽车分时段进出加油站,尾气的排放为间断性排放,项目区空气流通性好,利于污染物扩散,不会造成污染物的高浓度聚集。
(3)厨灶油烟
项目宿舍区设置厨房主要供值班员工就餐使用。厨房使用电能、液化气等清洁能源,燃料燃烧后的产物主要是CO2和水蒸汽,无特殊污染物,废气主要为油烟,产生量较少,经空气稀释扩散后浓度较低。
(4)异味
本项目设置水冲厕,供站区员工及过往旅客使用,项目卫生间及化粪池有少量恶臭污染物产生,主要为氨气、硫化氢、甲硫醇等。
2、废水
本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包括:生活用水、加油站场地清洗水和初期雨水。根据油料密度比水小的理化特性,若本项目突发火险事故时均采用消防砂和干粉灭火剂相结合的隔氧阻燃法,不会使用水来扑灭明火,故不产生消防废水。各单元用水及产污情况如下:
(1)项目用排水情况
1)冲洗地坪废水
加油站每周对加油站场地进行冲洗,每次冲洗用水约为0.2m3计,折合每天用水0.029 m3。排水系数按0.8计,则污水排放量为0.023m3/d。清洗水中主要含有石油类、SS。冲洗地坪污水通过环保沟收集排至油水分离池经隔油预处理后进入中水处理设备再处理后用于绿化和周边农田灌溉。
2)员工生活污水
本项目员工有7人,最高日生活用水量为100 L /人•d,排放系数按0.8计。则废水量为0.56m3/d。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进入中水处理设备再处理后用于绿化和周边农田灌溉。
3)卫生间废水
项目运营期卫生间用水平均人次按60人(次)/d计,包括来访者和站内员工。用水量按5L/(人•次)计,则用水量为0.3m3/d,排放系数按0.8计,则污水排放量为0.24m³/d。卫生间废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进入中水处理设备再处理后用于绿化和周边农田灌溉。
4)绿化用水
本项目绿化面积约204.3m2,非雨天每天洒水一次,绿化用水为0.408m3/d,绿化用水经蒸发全部损失,不产生废水。
5)初期雨水
初期雨水通过环保沟收集排至油水分离池经隔油处置后储备作为绿化用水。初期雨水通过环保沟收集排至油水分离池经隔油预处理后进入中水处理设备再处理后用于绿化和周边农田灌溉。
6)厨房废水
本项目员工有7人,厨房用水量为25 L /人•d,排放系数按0.8计。则废水量为0.14m3/d。经油隔油池预处理后进入中水处理设备再处理后用于绿化和周边农田灌溉。
项目用水及处置情况见表5-3。
表5-3 用水及处置情况一览表
(2)项目废水处置方案
1)项目水平衡
项目设置雨污分流排水系统,场地雨水经排水管道排入站外排水沟;冲洗地坪污水和初期雨水通过环保沟收集排至油水分离池经隔油处置后作为绿化用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作为农家肥使用。非雨天项目水量平衡见图5-3。
图5-3 非雨天水量平衡图(单位:m3/d)
3、噪声
加油站本身不产生噪声,本项目噪声影响主要来源于项目区内来往的机动车、油罐车产生的噪声和加油泵等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声。汽车在加油站内发动机处于关闭状态,所以噪声不大。根据类比资料,声源强度在60~80 dB(A)之间。噪声产生、治理及排放情况见表5-4。
表5-4 运营期设备噪声排放
4、固废
项目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一般固废和危险废物。
(1)一般固废
①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主要来自于站内员工。本项目共有员工7人,生活垃圾产生系数按0.5kg/人·d计,生活垃圾产生量约3.5kg/d,1.26t/a。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交由当地环卫部门进行处置。
②餐厨废弃物
主要是剩汤、剩饭菜,产生量约为1.2kg/d,即0.44t/a。用桶收集后和厨房泔水一起交给周边村民使用。
③其它固废
加油站严格要求员工规范操作,避免加油、卸油时汽油、柴油滴、漏现象的发生,仅在操作不规范的情况下有少量的油污滴漏。项目对滴漏有汽油、柴油的地面采用消防沙对其进行清理。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以上固废属于危险废物中的其他废物类(HW08-900-249-08),本次环评要求在站内设置危废暂存间,站内人员将其装入防腐蚀专用容器内统一收集后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待积攒到一定数量时委托相应的处置资质单位处置。
另外,员工日常工作中也会产生含油废手套、废抹布,产生量约为0.002 t/a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属于名录中的“其他生产、销售、使用过程中产生的 废矿物油及含矿物油废物” (HW08-900-249-08)类危废。依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混入生活垃圾后属于全过程(收集、转运、处置等)豁免管理的危废(见表5-5),可混入生活垃圾后与生活垃圾一起处置。
表5-5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豁免类别(2016年)(摘抄)
(2)危险废物
①废油渣
项目内的加油机长时间使用,会有少量的油渣堵塞滤网,须定期对加油机滤网粘附的油渣进行清理;地下储油罐长期使用,在罐底积累的油渣也需定时清除。油渣的清除、运输和处置均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公司完成,频率为3~5年一次。类比同类项目,产生的油渣约0.5t/次,本项目清除频率按5年一次算,则产生的油渣约为0.1t/a。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产生的油渣为废矿物油类危险废物,危废编号为HW08-900-249-08,由油罐清洗单位负责回收交给相应的处置资质单位处置。
②隔油池收集的废油及废油泥
油水分离池收集的废油及油水分离池底部产生的废油泥含石油中的苯、重金属等危险物质,属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中HW08-900-210-08 “油/水分离设施产生的废油、油泥及废水处理产生的浮渣和污泥(不包括废水生化处理污泥)” 类危险废物,由于冲洗地面过程中产生量较少,不再做定量分析,但建设方仍需定期对油水分离池进行清理,定期委托有相应处置资质的单位处置。
项目固废产生数量及处置情况统计见下表:
表5-6 固废产生及处置情况表
|
内容
类
型
| 排放源
| 污染物
| 处理前
| 处理后
| |||
产生浓度
| 产生量(单位)
| 排放浓度
| 排放量(单位)
| ||||
施工期
| 大气污染物
| 施工场地运输道路
| TSP
| 少量
| 少量
| ||
施工机械、运输、装修
| CO、NOX、甲醛等
| 少量
| 少量
| ||||
水污染物
| 施工废水
| pH、SS
| 2m3/d
| 经收集沉淀后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等,不外排
| |||
固体废弃物
| 建筑施工
| 土石方
| 408.21m3
| 全部回填
| |||
建筑垃圾
| 2t
| 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
| |||||
施工人员
| 生活垃圾
| 5kg/d
| 环卫部门清运
| ||||
噪声
| 施工机械、车辆
| 机械噪音
| 70~105dB(A)
| 合理安排施工方案、施工时间及距离衰减
| |||
运营期
| 大气污染物
| 卸油、储油和加油
| 非甲烷烃
| 556.2kg/a
| 556.2kg/a,无组织排放
| ||
进出车辆
| NOx、CO、HC
| 少量
| 少量
| ||||
水冲厕
| 异味
| 少量
| 少量
| ||||
厨房
| 厨灶油烟
| 少量
| 少量
| ||||
水污染物
| 员工生活污水
| 总量
| 0.56m3/d
| 经化粪池预处理后进入中水处理设备再处理后用于绿化和周边农田灌溉。
| |||
卫生间废水
| 总量
| 0.24m3/d
| |||||
厨房废水
| 总量
| 0.14m3/d
| 经油隔油池预处理后进入中水处理设备再处理后用于绿化和周边农田灌溉。
| ||||
场地清洗水
| 总量
| 8.28m3/a
| 经油水分离池隔油预处理后进入中水处理设备再处理后用于绿化和周边农田灌溉。
| ||||
固体废弃物
| 员工生活办公
| 生活垃圾
| 1.26t/a
| 采用垃圾桶收集后交由当地环卫部门处置
| |||
油罐、加油机清洗
| 废油渣
| 0.1 t/a
| 由油罐清洗资质单位回收处置
| ||||
油水分离池
| 废油及废油泥
| 少量
| 定期清理,集中存放,交由有危废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理
| ||||
日常加油活动
| 含油废手套、废抹布
| 0.002 t/a
| 收集后与生活垃圾一起处置(全过程豁免类危废)
| ||||
厨房
| 餐厨废弃物
| 0.44t/a
| 给附近村民为牲畜
| ||||
噪声
| 加油泵、加油枪
| 设备噪声
| 60~80 dB(A)
| 厂界噪声排放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2
类标准
| |||
站区内
| 汽车运行噪声
| 60~70 dB(A)
| |||||
主要生态影响:
本项目所处区域生态结构简单,基本无原生植被。在运营期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量较小,且针对每种污染物都有相应的治理方案,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较小。项目不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大的不良影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以接受。
|
一、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1、施工期废气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汽车行驶引起的道路扬尘占大部分,施工期加强对汽车行驶的路面洒水作业,可使空气中降尘量减少70%左右,抑尘效果显著。
施工阶段露天堆放砂石材料和裸露场地会产生风力扬尘。尘粒在空气中传播扩散情况与风速等气象条件有关,也与尘粒本身的沉降速度有关,其中主要影响范围在扬尘点下风向近距离的范围内,对外环境影响较大的主要是一些微小尘粒。因此,本环评要求:(1)对挖掘作业面进行适当喷水,使其保持一定的湿度,减小扬尘;及时清运或处理挖出来的土石方和建筑垃圾,防止长期堆放、表面干燥引起的扬尘;(2)保持运输车量的状况良好,避免车辆装载过满,并尽量采取遮盖、密闭措施,防止沿途抛洒,减少运输扬尘产生量;(3)对堆存的砂粉等材料采取遮盖措施。
项目施工期间的大气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因此项目施工期间必须采取严密的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措施,落实各项环保措施后,项目施工期对外环境及关心点的影响可达到可以接受的程度范围,对外环境及关心点的影响有限,并随施工期的结束而结束。
2、施工期废水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废水是指施工产生的泥浆水、混凝土拌合产生的废水、项目施工现场堆放的砂、石料等建筑材料在雨季因雨水冲刷产生的废水及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为减小施工期产生的废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本环评要求:施工期加强管理,因地制宜地建造1个1.5m3的沉淀池,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达标后回用于降尘,不排放。
由于产生时间仅限于施工期,时间较短,在采取相应措施后施工废水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3、施工期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施工期间,由于使用挖掘机、搅拌机、推土机、吊车、电钻等施工机械以及施工材料运输车辆,将会产生一定的噪声影响。施工噪声的特点是突发性和间歇性,为了减轻施工期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要求:(1)合理选择施工机械,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加强对施工机械和设备维护保养,避免由于设备性能减退而使噪声增大;对高噪声设备,进行隔声减震处理,并设置临时隔声屏障。;(2)合理选择施工方法,避免连续施工,合理布置施工现场,尽量将高噪声设备布置在施工场地中部及东面,远离周围敏感目标,同时加强高噪声设备的控制与管理,以减小本项目施工噪声对周围居民住宅的噪声影响;(3)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夜间禁止高噪声作业施工,施工时间严格限制在每日6时至12时和14时至22时,以免影响居民休息。避免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主要噪声源尽量安排在昼间非正常休息时间内进行;(4)加强与周围居民沟通,提前以适当方式告知受影响群众,征得群众谅解。
从外环境看,施工期噪声对周围何元乡散户影响较大,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后,可有效降低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且施工期噪声会随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
4、施工期固废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固废主要是土石方、建筑垃圾以及生活垃圾。
(1)土石方
根据项目工程设计资料,项目占地1483.44m2,开挖土石方约408.21m3,项目土石方全部回填用于场地平整,项目施工期间没有废弃土石方产生。土石方得到了合理处置,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2)建筑垃圾
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建筑垃圾约为2t,废弃建筑材料钢架以及石棉瓦等,对于能回收利用的售卖给回收利用企业,不能回收的回填。建筑垃圾及时清运或回收利用,可有效避免长期堆放产生的扬尘影响。
(3)生活垃圾
项目施工期间施工人员为10人,生活垃圾产生系数按0.5kg/人·d,生活垃圾产生量约5kg/d,收集后委托环卫部门清运。
由于施工期较短,施工期固废随施工的结束而消失,因此采取相应的措施,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固废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二、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运营期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气、污水、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物,对周围环境会产生一定影响。
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运营期大气环境污染的环节主要为:产品储存、车辆卸油和车辆加油挥发的非甲烷总烃;运油罐车和加油车辆产生的汽车尾气。
(1)非甲烷总烃
成品油的运输、储存、加油过程中主要为油品的跑、冒、滴、漏,将有一定量的烃类物质以气态形式逸出,生产废气主要成分为非甲烷总烃,呈无组织排放,将对周围大气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项目设计中拟安装油气回收系统,可有效减少非甲烷总烃排放量,项目同时采取了以下措施来减少非甲烷总烃排放量:
①加强加油站操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学习,严格按照行业操作规程作业,从管理和作业上减少排污量。
②本项目拟采用地埋式储油罐,密闭型较好,顶部有覆土,周围回填沙子和细土,因此储油罐罐室内气温比较稳定,受大气环境稳定影响较小,可减少油罐小呼吸蒸发损耗,延缓油品变质。
根据工程分析,通过经验计算项目非甲烷总烃排量为556.2kg/a,本次评价使用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提供的模拟程序进行估算。其中项目场地等效为68.5m×24.8m的矩形,排放高度为2.0m,排量按556.2kg/a(经验值)取值。计算结果参见图7-1。
本加油站位于M28县道旁,站址开阔,空气流动较快,周界外非甲烷总烃可得到迅速扩散,经过计算非甲烷总烃周界外浓度小于4.0mg/m3,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5-1996)标准要求,项目不会对附近居民区环境空气质量造成明显影响,确保能够满足《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的要求。
根据工程分析,通过经验计算项目非甲烷总烃排量为556.2kg/a,本次评价使用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提供的模拟程序进行估算。其中项目场地等效为68.5m×24.8m的矩形,排放高度为2.0m,排量按556.2kg/a(经验值)取值,经计算,项目卫生防护距离为50m。具体见图7-2。
(2)汽车尾气
本项目运油罐车和加油车辆会产生一定浓度的汽车尾气,汽车尾气中主要污染物为CO、NO2和碳氢化合物,浓度视汽车发动机的燃烧情况而异,为间断性排放。停车场通风情况良好,加油站汽车尾气经过大气稀释扩散和绿化吸收后对环境影响较小。
(3)厨灶油烟
项目区设置厨房,主要供值班员工就餐使用。厨房使用电能、液化气等清洁能源,燃料燃烧后的产物主要是CO2和水蒸汽,无其他污染物,废气主要为油烟。在厨房就餐的人员较少,油烟产生量与一般居民厨房产生量相似,产生量较少,经空气稀释扩散后浓度较低,环境影响较小。
(4)异味
本项目设置水冲厕,供站区员工及过往旅客使用,项目卫生间及化粪池有少量恶臭污染物产生,主要为氨气、硫化氢、甲硫醇经大气稀释扩散和绿化吸收后,异味排放对环境影响较小。
综上,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不大。
2、水环境影响分析
(1)对地表水影响分析
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为生活废水、加油站场地清洗废水,下雨天站内场地还会产生雨水。
项目场地雨水经排水管道排入站外排水沟;冲洗地坪污水和初期雨水通过环保沟收集排至油水分离池经隔油预处理后进入中水处理设备处理;厨房废水经隔油池预处理后进入中水处理设备处理;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进入中水处理设备处理,中水处理设备将预处理后的废水集中再处理后用于绿化和周边农田灌溉。
采取上述措施后,项目产生的废水均可得到妥善的处置,不外排废水,不会对周边水环境产生大的影响。
(2)对地下水影响分析
储油罐和油管线的泄漏或渗漏对地下水会造成严重的污染,使地下水产生严重异味,且具有较强的致畸致癌性。由于这种渗漏必然穿过较厚的土壤层,使土壤层中吸附了大量的燃料油,土壤层吸附的燃料油不仅会造成植物生物的死亡,而且土壤层吸附的燃料油还会随着地表水的下渗对土壤层的冲刷作用补充到地下水,这样尽管污染源得到及时控制,但这种污染仅靠地表雨水入渗的冲刷,含水层的自净降解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达到地下水的完全恢复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对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
项目油罐采取对油罐采用防水混凝土防渗灌池,油罐四周也建设水泥防渗层,避免油罐泄漏;在油罐装设液位自动监测系统,可用于检测油罐液位高度,及时发现油品泄露,防止成品油泄漏造成大面积的地下水污染;站区除了罐区顶部覆盖沙土外,其余地方均进行了硬化,可防止滴漏于地面的油污染地下水。
综上,通过对项目污水的妥善处置及对储油罐和油管线进行严格的防渗防漏设置后,项目运行不会对当地水体产生明显影响。
3、声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噪声污染主要机动车产生的噪声和加油泵等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声。根据类比分析,声源强度在60~80dB(A)之间。噪声源基本是在半自由场中的点声源传播,采用距离衰减公式,预测不同距离处的等效声级,即:
Lep=LwA-20lg(r/ro)-Ae
式中:LeP—不同距离处的等效声级,dB(A);
LwA—噪声源声功率,dB(A);
r—不同距离,m;
r o—距声源1m处,m;
Ae—环境因子(取0)。
各主要噪声源在不同距离处的平均等效声级计算结果详见表7-1。
表7-1 噪声在不同距离衰减后的等效声级 单位:dB(A)
项目昼夜厂界噪声均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的要求。项目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对距加油站最近的居民(约30m)有一定影响,但由于项目区与该居民点之间有一山丘阻隔,可有效减轻噪声影响。同时建设单位应加强加油站各设备的的检修维护,降低噪声源,同时对于进站加油的汽车,应禁止鸣笛,最大限度降低噪声的影响。
综上,通过采取相应噪声减缓措施,项目运行期间可以做到厂界达标,且项目距离周围居民点较远,不会对项目周围声环境敏感点产生明显影响。
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运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有生活垃圾和清洗油罐时产生的油渣。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交由当地环卫部门进行处置。加油机和油罐清理过程产生的油渣属于危险废物,由油罐清洗资质单位负责回收后交由有处置资质的单位处理;油水分离池收集的废油及油水分离池底部产生的废油泥等也属于危险物质,按照《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的规定,使用防渗、有盖容器密收集后暂存于专用容器内,待积攒到一定数量时委托相应的处置资质单位处置。另外,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日常加油工作中产生的含油废手套、废抹布混入生活垃圾后属于全过程(收集、转运、处置等)豁免管理的危废(见表5-4),可不按危废进行管理,可混入生活垃圾后与生活垃圾一起处置,不会对环境产生大的危害。
环评要求项目需补充设置单独的危废暂存间,并与站内其他区域隔离开来,地面进行防渗处理,且要求是密闭空间。项目所产生的危废收集于防腐蚀容器中,存放于危废暂存间,并在收集桶上粘贴相应的危险废物标识,定期交由有处置资质的单位处理,并建立储存记录,明确记载危废名称、数量、特性和包装容器的类别、运出日期及接收单位名称等信息,禁止交给不具备处置资质的单位处置。主动到当地环保局进行备案。
综上,在严格落实营运期固废处理措施后,项目产生固废都能得到妥善处理,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三、环境风险分析
1、风险事故类型
汽、柴油属于易燃易爆物质,如果在设计和安装存在缺陷,设备质量不过关,经营过程中发生误操作或机电设备出现故障及外力因素破坏等情况下,均有可能引发风险事故,其主要类型是汽、柴油泄露,遇明火引发火灾或爆炸等恶性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流入河流、渗入地下,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2、危险源的识别与分析
(1)物料的物理化学性质
汽油的建筑火险分级为甲级,柴油为乙级。由于汽油闪点很低,因此,按照《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劳动部发[1995]56号),加油站属于特别危险场所。汽油和柴油有一定的毒性,其危险特性和理化性质详见表7-2和7-3。
表7-2 汽油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表7-3 柴油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2)物料的危险性分析
汽油属于易燃物质(闪点<-18℃的液体),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汽油贮存区的临界量为200t,超过临界量即为重大危险源。本加油站的汽油最大储量为60t,因此本项目储油区不属于重大危险源。由于汽油闪点很低(-18℃),按照《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劳动部发[1995]56号),加油站属于特别危险场所,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
根据GB 13690-19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常用危险化学品按其主要危险特性分为8类。汽油属第3类“易燃液体”中的“低闪点液体”。其危险特性为:蒸汽与空气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与氧化剂会发生强烈反应,遇明火、高热会引起燃烧爆炸;有毒或其蒸汽有毒。
(3)毒性危害
加油站主要的毒性物质为汽油和柴油,其毒性危害如下:汽油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轻度中毒症状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步态不稳等。高浓度吸入出现中毒性脑病。极高浓度吸入引起意识突然丧失、反射性呼吸停止。液体吸入呼吸道可引起吸入性皮炎。溅入眼内可致角膜溃疡、穿孔,甚至失明。皮肤接触致急性接触性皮炎,甚至灼伤。皮肤接触柴油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油性痤疮,吸入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能经胎盘进入胎儿血中。柴油废气可引起眼、鼻刺激症状,头晕及头痛。
(4)重大风险源辨识
汽油和柴油属于易燃液体,柴油的闪点在55℃以上。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汽油的危险化学品临界量为200t,柴油的危险化学品临界量为5000t,具体的危险化学品临界量见表7-4。
表7-4 危险化学品及其临界值
由于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两个品种,则按式(1)计算,若满足式(1),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q1/Q1+q2/Q2≥1 ……………………………(1)
式中:
q1,q2——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单位为吨(t);
Q1,Q2——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为吨(t)。
本项目在项目区域内柴油最大存储量为40t,汽油最大存储量为58.4t,按照(1)式计算,40/5000+58.4/200=0.3<1。因此,本项目存储的汽油和柴油的量未超过存储临界量,本项目不存在重大危险源。
3、风险事故成因分析
可能引起本工程风险事故的风险因素有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两大类。
(1)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震、土壤腐蚀、洪水、滑坡、雷电等。
(2)人为因素:包括工程设计缺陷,设备选型安装不当,操作人员的误操作及人为破坏等。
以上主要因素均有可能直接或间接引起汽、柴油的泄漏,并有可能进一步引发燃烧、爆炸等恶性事故。
4、事故易发部位及危险点辨识
(1)加油岛(加油场地及加油机)
①加油岛为各种机动车辆加油的场所。由于汽车尾气带火星、加油过满溢出、加油机漏油、加油机防爆电气故障等原因,容易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②违章用油枪住塑料桶(瓶)加油,汽油在塑料桶内流动摩擦产生静电聚集,当静电压和桶内的油蒸气达到一定值时,就会引发爆炸。
③出入站车辆速度过快、驾驶员违章肇事,碰破加油机输油管道或进入油罐区压破储油罐产生泄漏。
(2)站房(包括营业室、值班室等)
如有油气窜入站房,遇到明火,值班人员烧水、热饭和随意吸烟、乱扔烟头余烬等,会招致火灾或爆炸。
(3)油罐及管道
在加油站的各类事故中,油罐和管道发生的事故占很大比例。如地面水进入地下油罐,使油品溢出;地下管沟未填实,使油气窜入,遇明火爆炸;地下油罐注油过量溢出;卸油时油气外逸遇明火引爆;油罐、卸油接管等处接地不良,通气管遇雷击或静电闪火引燃引爆。
(4)装卸油作业
加油车不熄火,送油车静电没有消散,油罐车卸油连通软管导静电性能差,防静电装置失去作用、安装使用非防爆电器;雷雨天往油罐卸油或往汽车车箱加油速度过快,加油操作失误;驾驶员身上带静电自己加油;密闭卸油接口处漏油;对明火源管理不严等,都会导致火灾、爆炸或设备损坏或人身伤亡事故。
(5)防雷装置
加油站未按规定安装防雷装置,或未定期检测,或检测不合格带病运行,如遭遇雷击造成设备损坏,产生电火花,容易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5、项目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
(1)风险事故类型
加油站的功能主要是对各种成品油进行储存及加油,工艺流程主要分为汽车卸油、储存、发油。根据工程的特点并调研同类型项目的事故类型,本加油站主要事故类型可以分为火灾与爆炸(第一类事故)、溢出与泄露(第二类事故)两大类。
加油站若要发生火灾及爆炸,须具备下列条件:①油类泄露或油气蒸发;②有足够的空气助燃,油气混合达到燃烧浓度;③现场有明火。根据全国统计,储油罐火灾及爆炸事故发生概率远低于3.1×10-5次/年。此外,据储罐事故分析报道。储存系数发生火灾爆炸等重大事故概率小于万分之一,并随着近年来防灾技术水平的提高,呈下降趋势。
储油罐可能发生溢出的原因如下:①油罐计量仪表失灵,致使油罐加油过程中灌满溢出;②在为储油罐加油过程中由于存在气障气阻;③加油过程中,由于接口不同,衔接不严密,致使油溢出等。储油罐可能发生泄露的原因如下:①输油管道腐蚀;②收发油过程中,由于操作失误,致使油类泄露;③施工破坏输油管道;④各个管道接口不严,导致跑、冒、漏、滴现象发生等原因。
从前面两种事故分析来看,第一类事故出现的频率较低,但其危害性较大,一旦出现瞬间即可完成,并且很难进行补救和应急,其后果十分严重。本加油站采用卧式钢罐埋地设置。采用卧式油罐埋地设置比较安全。从国内外的有关资料统计来看,油罐地埋设置、发生几率很小。即使外界着火,油罐呼吸孔处也有阻隔作用,火势不会蔓延至油罐内,外界火灾容易扑救。
第二类事故发生的频率相对第一类事故要高一些,其发生带有明显的随机性和偶然性。这类事故的出现对环境的影响将会持续一定的时间,带来的后果也较为严重。本项目输油管与油罐按照有关规范进行施工设计,并采取了有效的检测渗漏的设施,只要加强管理,按照行业操作规范作业,产生该类事故几率很小。
(2)加油站着火或爆炸对环境的影响
根据《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规定,加油站防火距离依据见表7-5,本项目实际安全距离见下表7-8。
表7-5 油罐、加油机和通气管管口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距离(m)
项目油罐为埋地式布置,周边建筑属于三类保护物,根据项目平面布置,油罐区、加油机和通气管管口距离M28县道的距离分别大于24m、27m、25m,满足防火距离要求。油罐区、加油机和通气管管口距离最近住户的距离均大于30m,满足防火距离要求;站区上方并无架空通信线、电力线,本加油站与周围建筑设施距离均满足安全要求、布局合理。
油库及加油站属一级防火单位,油库的燃烧或爆炸引起的后果相当严重,不但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大量成品油的泄漏和燃烧,也将给大气环境和地表水及土壤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尤其是对地表水和土壤的污染影响将是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被污染的水体和土壤中的各种生物及植物将全部死亡,被污染的水体和土壤得到完全净化,恢复其原有的功能,需要十几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因此,建设单位应把储油设施的防爆防火工作放在首位,按消防法规规定落实各项防火措施和制度,确保油库和油站不发生火险。
(3)储油罐事故泄漏对环境的影响
①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对于突发性的事故溢油,油品溢出后在地面呈不规则的面源分布,油品的挥发速度重要因素为油品蒸汽压、现场风速、油品溢出面积、油品蒸汽分子平均重度。
本项目采取地埋式储油罐工艺,环评要求项目加强防渗漏检查孔等渗漏溢出检测设施的维护和监测,可及时发现油罐渗漏,加之由于受储油罐罐基及防渗层的保护,使油品渗漏量较小。储油区表面采用混凝土硬化、覆土和密闭措施,这样油品将主要通过储油区通气管及入孔井非密封处挥发,不会造成大面积的扩散,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②对地表水的污染
泄露或渗漏的成品油一旦进入地表河流,将造成地表河流污染,影响范围小到几千米大到几十千米。污染首先将导致地表河流的景观破坏,产生严重刺鼻气味,其次,由于有机烃类物质难溶于水,大部分上浮在水层表面,形成油膜与水隔离,致使水中溶解氧降低,逐渐形成死水,导致水中生物死亡;再次,成品油的主要成分是C 4~C 9的烃类、芳烃类、醇酮类以及卤代烃有机物,一旦进入水环境,可生化性比较差,造成被污染水体长时间得不到净化,完全恢复时间长。
项目区水系主要是项目区南面1公里外的上寨水库和项目区北面350m的小栗子元水库。项目设置雨污分流排水系统,未污染雨水经排水管道排入站外排水沟;冲洗地坪污水和初期雨水通过环保沟收集排至隔油池,经沉淀处理后(加水封井) 用于绿化带的灌溉;卫生间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由当地农民收集作为农家肥使用,项目产生的污水全部回用,没外排。综上,项目废水不会对施甸河水质造成影响。
③土壤和地下水影响分析
加油站对土壤的主要影响来是储油罐和输油管线,储油罐和输油管线的泄漏或渗漏对土壤的污染较为严重,由于这种渗漏可穿越较厚的土壤层,使土壤层中吸附大量的燃料油,土壤层吸附的燃料油不仅会造成植物生物的死亡,还会使得土壤结构发生变化,造成土壤性质的改变。本加油站防渗漏罐池采用防渗漏钢筋混凝土整体浇注,油罐安装具备渗漏检测功能的液位监测系统,可及时发现地下油罐是否渗漏油,即使发生泄露,油品也补水渗透到地下水中。经过以上措施后,可以有效避免储油罐发生泄漏事故,防止油罐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
6、风险防范措施
营运期间汽油或柴油遇到火花、明火等易发生火灾甚至爆炸,产生风险,但工程按相关技术规范进行设计的话发生风险的可能性较小。另外,油罐车在运输途中如发生泄漏等将会对泄露地的环境造成污染。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需对项目在营运整个过程的风险产生和防治有明确的认识,避免和减轻风险影响的措施有:
(1)建设项目所储物品属易燃、易爆物品,加油站的设计严格按照《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进行;
(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规范操作规程;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加强保安措施;防止跑、冒、滴、漏,杜绝火灾、爆炸等事故发生;
(3)编制各种物品储存、保管、使用规章制度。开展日查、月查工作确保制度贯彻落实;
(4)加强油罐的检查,发现泄露隐患,立即停产维修;加强油罐车多检措施,确保车辆安全行驶以及杜绝泄露事故的发生;
(5)运输油料的车辆严格按照《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规则》(JJT617-2004)要求进行操作;
(6)严格执行防火、防爆、防雷击、防毒害等各项要求;
(7)在储存油罐和加油站入口处设立警告牌(严禁烟火);在加油站设立严禁打手机的警告牌。
(8)制定环境污染突发事故应急预案,报环保部门备案,并组织演练,防范于未然。应急救援预案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表7-6的内容:
表7-6 应急预案内容
项目营运期对环境产生的风险主要表现在汽油和柴油在运输、储存、销售过程中输油管线和储油罐的破裂、泄露造成地表水、地下水污染,油泄漏遇明火引发火灾和爆炸以及汽油毒性等。通过采取或完善本报告以及项目消防安全等规范中要求的措施后,可在较大程度上避免风险的产生。因此项目方应充分考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制定相应的预案,并严格实施,将可能产生的风险和影响降低到最低。
四、产业政策分析
施甸县高旗加油站于2011年5月27日取得《施甸县发展和改革局关于施甸县何元乡高旗加油站投资项目备案证》,备案编号为:115305210790010。经查阅《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修正),项目不属限制类和淘汰汰类,为允许类项目。
五、选址合理性分析
项目选址于施甸县何元乡大坡脚村小栗子元,紧邻M28县道,M28县道为交通的主要道路,交通位置比较重要。选址位于M28县道旁,周围主要是乡镇,环境质量良好,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外环境较简单,无重大环境制约因素存在。项目区主要以农林生态系统为主,建设用地周围没有需要特殊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和文化、自然遗产,不属于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的保护范围。
根据《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中关于二级加油站级选址要求,本项目选址与设计规范对比情况见表7-7。
表7-7 本项目选址与标准对比情况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对加油站内的布置也做出了规定,项目油罐、加油机和通气管管口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距离与设计规范对比情况见表7-8。
表7-8 油罐、加油机和通气管管口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距离(m)
由上表可以看出本项目选址各项指标均符合GB50156-2012《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中油罐、加油机和通气管管口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距离要求。
综上,项目建设场地条件、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和水、电、通信等条件好,在做好相关安全管理后,无重大的环境制约因素,项目选址合理。
六、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
施甸县高旗加油站位于施甸县何元乡大坡脚村小栗子元,项目区北方与西方临近施何公路,为狭长型地块。加油站自北向南依次是加油区、站房、油罐区。站房为2层框架结构,设置办公室、配电间、值班室、卫生间等。除北面一侧外,其余三面厂界均有围墙相隔。项目区整体布置便于交通运输,为加油站中储油的运输供应和周边机动车加油提供了便利。平面布置功能分区清楚,相隔有序。项目总平面布置与《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设计规范对比情况见表7-9。
表7-9 本项目总平面布置与设计规范对比情况
由上表可以看出本项目总图布置指标均满足《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中的要求,项目区整体布置便于交通运输,为加油站中储油的运输供应和周边机动车加油提供了便利。平面布置做到了场内功能分区清楚,相隔有序,整个加油站功能分区明确、布局紧凑、使用方便,总体平面布置基本合理。
七、油气回收系统要求
1、规定在油气回收装置的入口处和油气收集支管应安装切断阀,以便在事故状态时将油气收集系统与油罐车、油气收集系统与油气回收装置进行隔断,防止事故蔓延。
2、规定油气收集支管上应设阻火器是为了防止某一罐车或鹤管出现火灾等事故时通过油气收集系统蔓延到其他罐车,造成事故的扩大。
|
项目
类型
| 排放源
| 污染物名称
| 防治措施
| 预期治理效果
| |
施工期
| 大气污染物
| 施工场地运输道路
| TSP
| 洒水降尘
| 少量排放,对外环境影响不大
|
施工机械、运输、装修
| CO、NOX、甲醛等
| 空气扩散,植被吸附
| 少量排放,对外环境影响不大
| ||
水污染物
| 施工废水
| pH、SS
| 经收集沉淀后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等,不外排
| 废水不外排至水体,环境影响小
| |
固体废弃物
| 建筑施工
| 土石方
| 全部回填
| 处置率100%,无随意倾倒现象
| |
建筑垃圾
| 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
| ||||
施工人员
| 生活垃圾
| 环卫部门清运处置
| |||
噪声
| 施工机械、车辆
| 机械噪音
| 距离衰减、限速、禁止鸣笛等
| 达《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
| |
运营期
| 大气污染物
| 卸油、储油和加油
| 非甲烷烃
| 确保加油站内各设备运行良好,按操作规范卸油、储油和加油;设置油气回收装置
| 厂界非甲烷总烃排放达《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5-1996)≤4.0 mg/m3
|
进出车辆
| NOx、CO、HC
| 空气扩散,植被吸附
| 少量排放,对外环境影响不大
| ||
水冲厕
| 异味
| 植物吸收,空气扩散
| 少量排放,对外环境影响不大
| ||
厨房
| 厨灶油烟
| 植物吸收,空气扩散
| 少量排放,对外环境影响不大
| ||
水污染物
| 加油区
| 地面冲洗废水
| 经油水分离池隔油预处理后进入中水处理设备再处理后用于绿化和周边农田灌溉。
| 废水不外排至水体,环境影响小
| |
生活区
| 员工生活污水和卫生间废水
| 经化粪池预处理后进入中水处理设备再处理后用于绿化和周边农田灌溉。
| 废水不外排至水体,环境影响小
| ||
厨房废水
| 经油隔油池预处理后进入中水处理设备再处理后用于绿化和周边农田灌溉。
| 废水不外排至水体,环境影响小
| |||
固体废物
| 员工生活办公
| 生活垃圾
| 收集后交由当地环卫部门处置
| 处置率100%,无随意倾倒现象
| |
油罐、加油机清洗
| 废油渣
| 由油罐清洗资质单位负责回收处置
| 危险废物的收集、暂存、处置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5-2001)及2013年6月修改单中的相关要求。处置率100%,无随意倾倒现象,无与一般固废混装处置现象
| ||
油水分离池
| 废油及废油泥
| 定期清理,集中存放,交由有危废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理
| |||
日常加油活动
| 含油废手套、废抹布
| 收集后与生活垃圾一起处置(全过程豁免类危废)
| 处置率100%,无随意倾倒现象
| ||
|
| 厨房
| 餐厨废弃物
| 给附近村民喂牲畜
| 无随意倾倒现象
|
| 噪声
| 运输车辆
| 交通噪声
| 墙体隔音、距离衰减、限速、禁止鸣笛等
| 达《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
|
加油泵、加油枪
| 设备噪声
| ||||
其它
| 环境风险:按消防、加油站防火规范要求进行管理,并采取防火、防爆、防雷、抗震等措施,防范生产事故的发生,降低环境风险发生的机率和保护周围的人员安全,制定应急预案。
| ||||
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
本项目所处区域生态结构简单,是在一个废弃的沙石料场上建设,基本无原生植被。在运营期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量较小,且针对每种污染物都有相应的治理方案,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微弱的。项目不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大的不良影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以接受。
|
一、结论
施甸县高旗加油站属于机动车燃料零售行业,位于施甸县何元乡大坡脚村小栗子元,项目占地面积1483.47m2,建筑面积434.82m2。项目建筑设施主要是油罐区、加油区、罩棚、站房、供水供电系统、消防安全设施等。通过对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的调查和评价以及对项目营运期进行的环境影响分析,本评价工作得出以下结论:
1、产业政策相符性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项目不在限制类和淘汰类范围,为允许类项目,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
2、项目选址合理性
项目选址位于施甸县何元乡大坡脚村小栗子元(M28县道旁),项目周围环境质量良好,没有需要特殊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和自然保护区及风景名胜区。加油站油罐区、加油机和通气管管口距离周围建筑物及设施的距离符合《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 50156-2012)中站址选择的要求。项目运营过程中认真落实污水治理、废气治理、减震降噪和固废的收集处理等各项措后,对项目周边环境影响较小。项目选址合理。
3、总平面布置合理性
施甸县高旗加油站位于施甸县何元乡大坡脚村小栗子元,项目区北方与西方临近施何公路,为狭长型地块。加油站自北向南依次是加油区、站房、油罐区。站房为2层框架结构,设置办公室、配电间、值班室、卫生间等。除北面一侧外,其余三面厂界均有围墙相隔。总图布置满足《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中的要求。项目区整体布置便于加油车辆进出,充分利用地势,做到了场内功能分区清楚,相隔有序,布局紧凑、使用方便,总体平面布置合理。
4、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施工期:
由于施工期时间较短,施工期废水、废气、噪声以及固体废物产生量小,采取相应措施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会随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
运营期:
(1)环境空气影响结论
项目运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为卸油、储存、加油过程中挥发的非甲烷总烃、汽车尾气及柴油发电机尾气。项目安装了油气回收装置能有效减少非甲烷总烃的排放,并通过加强管理和罐体地埋等措施,较大程度减少卸油、加油过程泄露而产生的油气废气。前来加油的车辆耗油很少,尾气量少、浓度较低,一般不会持续和明显影响环境空气质量。
(2)水环境影响结论
项目场地雨水经排水管道排入站外排水沟;冲洗地坪污水和初期雨水通过环保沟收集排至油水分离池经隔油预处理后进入中水处理设备处理;厨房废水经隔油池预处理后进入中水处理设备处理;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进入中水处理设备处理,中水处理设备将预处理后的废水集中再处理后用于绿化和周边农田灌溉。废水无外排,不会对主要周围水体产生明显的影响。
(3)声环境影响结论
项目区内加油枪、加油泵、进出加油站车辆等的噪声值约为60~80dB(A),经过距离衰减、围墙等阻隔后,符合国家《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对环境影响小。
(4)固体废弃物影响结论
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少量的生活垃圾和少数清洗油罐时产生的油渣、油水分离池废油等危险废物。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交由当地环卫部门处置。加油机和油罐清理过程产生的油渣属于危险废物,由油罐清洗资质单位负责回收后交由有处置资质的单位处理,其余危废使用防渗、防腐蚀、有盖容器密收集后暂存于危暂存间内,待积攒到一定数量时委托相应的处置资质单位处置;餐厨废弃物给附近村民喂牲畜,固体废弃物均可得到妥善处置,处置率为100%,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5. 环境风险分析结论
加油站油罐区不属重大危险源,根据相关资料预测,加油站发生着火或爆炸和燃料油的泄漏概率均较低,不易发生火灾等事故,只要在严格各项安全和防火等措施后,其环境风险水平可以接受。
6、总结论
综上所述,建设项目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只要认真落实各项环保治理措施,加强管理,同时采纳本报告表提出的措施并落实项目安防、消防的相关规范措施,项目的建设不会对选址区域环境造成大的污染,不会降低和改变该区域的环境质量和环境功能。从环境影响的角度考虑,本项目具有环境可行性。
(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1)采用地埋式储油罐,顶部有不少于0.5m的覆土,周围回填的沙子和细土厚度不小于0.3m;
2)加强管理和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产生的油品泄露。
3)采用有油气回收装置的加油枪和密闭卸油方式,可进一步减少非甲烷总烃的排放;
4)加强加油站操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学习,严格按照行业操作规程作业,从管理和作业上减少加油机作业时由于跑冒滴漏造成的非甲烷总烃损失。
(2)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废水没有外排,对周边环境造成的污染影响较小,环评要求项目需加强以下措施,防止水环境污染:
1)项目要完善制度,保障项目废水按照环评要求进行处理。
2)加强储油罐及输油管线的防腐蚀、防渗漏措施,防止漏油污染。
(3)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1)油罐均为地埋式,油罐的顶部覆土厚度大于0.5m。油罐的周围,回填干净的沙子和细土,厚度不小于0.3m,对油罐外表面及埋地管道按照国家《钢质管道及储罐腐蚀控制工程设计规范》SY0007的有关规定,采用最高级别防腐绝缘保护层;
2)项目油罐采取对油罐采用防水混凝土防渗灌池,油罐四周也建设水泥防渗层,避免油罐泄漏;
3)在油罐装设液位自动监测系统,可用于检测油罐液位高度,及时发现油品泄露,防止成品油泄漏造成大面积的地下水污染;
4)除了绿化、房屋等其余地面将全部进行水泥地面硬化,防止滴漏于地面的油污染地下水;
5)对输油管道定期进行检查,及时排除故障。
项目在运营管理中需严格执行各项巡检制度,做到及早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并将在油罐区设置的观察井作为地下水监测井,定期取水观察或进行检验,若储油罐发生漏油,可及时观察到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防治油罐进一步泄露和污染地下水。
(4)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目前项目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选用低噪声设备、围墙和周围绿化阻隔噪声,加油站出入口应设置设限速和禁鸣喇叭标志,以进一步降低噪声。
(5)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1)生活垃圾通过垃圾桶收集后交由当地环卫部门处置;
2)运营期加油机和油罐清理过程产生的油渣,油水分离池产生的废油,交由有处置资质的单位处理;
3)危废的清运和处置单位在收集、运输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的规定,使用防渗、有盖容器密闭储存,并详细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防止泄露;
(6)风险防范措施
1)对储罐区域严格管理,设立警示标志,非工作人员严禁入内;
2)搞好操作管理水平,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误操作,减少火灾、爆炸、泄漏的发生;
3)严格对进入加油区的机动车辆监督管理,禁止进入站区人员抽烟;
4)对易发生泄漏的部位实行定期的巡检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尽快解决;
5)工艺设备及工艺系统选用了高质、高效可靠性的产品。
6)根据《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及施工规范》(GB50156-2012)和《建筑灭火器设置规范》(GB50140-2005),本项目可不设消防给水系统,只设移动消防设施。本加油站设置4kg手提式干粉灭火器2台,加油机配置2台;储罐区西侧设置2m3消防沙坑1个,50kg推车式干粉灭火器1台。
7)项目油罐区底部已采用防渗钢筋混凝土整体浇注;根据加油加气站的设计规范要求,加油站油罐区的底部已采取防渗漏扩散措施处理,杜绝了加油站油罐若出现泄露时对周围地下水的影响。
8)编制环境风险应急预案,组织员工学习和参加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了解、熟悉经营过程中可能事故及事故处置、应急响应、自救和互救方法,灭火器的检查和使用等知识和技能;
9)建立健全安全、环境管理体系及责任人负责制,一旦发生事故,要做到快速、高效、安全处置;
10)对危险源定期安全检查,查“三违”,查事故隐患,落实整改措施;
11)增强职工安全防范意识和应对、处置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掌握逃生技巧,一旦发生风险事故,员工与周边人员应向上风向转移;
三、建议
(1)项目运营站需制定严格的防火、防爆制度,定期对生产人员进行消防等安全教育,明确消防责任人,同时建立安全监督机制,进行安全考核等,并制定紧急事故应急预案,向环保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进行备案。
(2)建设项目按要求落实消防措施,保证消防道路基消防水源的贮备,并按照《建筑灭火器设置规范》(GB50140-2005)的规定,配置相应类型与数量的灭火器,并定期更换。
(3)设置环保专职人员对项目环保措施等进行监督与管理。
(4)在加油站设置1间危废暂存间,危废暂存间要做好密闭措施,对地面进行防渗和防腐处理。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产生的油品滴漏地面后用于吸附用的沙子和油水分离池收集的废油及油水分离池底部产生的废油泥装入防腐蚀专用容器中集中收集后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内;危废暂存间储存容器粘贴危险废物标识,由专人专管,对进出暂存间的废物进行登记,保证暂存间合理管理,危废最终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清运统一处置,不长时间在项目区存放。
四、环境监察与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
根据本项目污染物产生及排放特征,提出污染物监测计划见表9-1。建设单位应对监测数据进行认真分析评价,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作为评价污染防治措施运行效果的依据。
表9-1 竣工验收环境监测计划
环境监察计划见表9-2。
表9-2 项目环境监察计划表
五、环境保护竣工验收
根据建设单位项目“三同时”原则,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治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拟建项目建成运营时,应对环保设施进行验收。项目环保竣工验收清单见表9-3。
表9-3 环境保护竣工验收表
| ||||||||||||||||||||||||||||||||||||||||||||||||||||||||||
预审意见:
公 章
经办人: 年 月 日
| ||||||||||||||||||||||||||||||||||||||||||||||||||||||||||
下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意见:
公 章
经办人: 年 月 日
审批意见:
公 章
经办人: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