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施甸县人民政府
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注册 登录
索引号 01525894-4/20230619-00001 发布机构 施甸县人社局
公开目录 审计发现问题整改 发布日期 2022-12-06
文号 浏览量 71
主题词 其他
施甸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施甸县2019至2021年度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情况的报告

县人民政府:

根据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2019年至2021年度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督促检查的通知》要求,现将施甸县2019至2020年度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需整改整改事项

2019年至2021年,县人社局共涉及审计反馈问题整改事项7项,具体为:

(一)基本养保险基金审计项目。需整改“施甸县未将收到的上级财政补助的养老保险资金8292.87万元拨付到社保基金专户”、“县级财政补助资金未配套到位1353.13万元”的问题。

(二)2020年全省新增财政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专项审计项目。需整改“2019年市财政局下拨的320.00万元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资金未形成支出”的问题。

(三)云南省审计厅施甸县“易地扶贫搬迁”审计(云审报〔2021〕38号)项目。需整改“涉及292.85万元稳岗补贴资金发放不及时”、“未落实建档立卡培训对象发放培训补贴和生活费补贴政策”、“就业培训与用工需求不匹配”、“部分产业项目与搬迁群众利益联结不够稳固”、“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质量有待提升”5个方面问题。

截至目前,县人社局涉及的7个问题已完成整改6个,正在整改1个。

二、整改落实情况

(一)基本养老保险资金未划入基金专户问题。施甸县未将收到的上级财政补助的养老保险资金8292.87万元拨付到社保基金专户。县级财政补助资金未配套到位1353.13万元。

整改措施:一是及时梳理未划入基金专户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资金的最新情况,形成未划入清单,明确整改措施,逐一对照清单抓整改落实。二是加强与财政部门沟通协调,针对上级财政补助资金未划拨专户的资金8292.87万元,县级财政未配套到位的补助资金1353.13万元,通过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加大盘活存量资金力度、加快资产处置进度等措施,积极筹措资金,克服好“三保”压力,及时划拨资金。

整改落实情况:正在整改。截至目前,上级财政补助资金未划拨专户的资金8292.87万元已全部划入专户。县级配套1353.13万元,已完成整改53.13万元,剩余1300万元按整改计划分批次整改,计划于12月底整改到位。具体计划:2022年7月计划配入150万元,2022年8月计划配入200万元,2022年9月计划配入150万元,2022年10月计划配入350万元,2022年11月计划配入300万元,2022年12月计划配入150万元。

(二)2019年市财政局下拨的320.00万元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资金未形成支出”问题。2019年11月14日,施甸县财政局收到市财政局下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资金320.00万元,截至2019年12月31日,该笔资金结余320.10万元(含利息0.1万元)。根据的规定,该笔资金纳入参照直达资金管理范围。截至2020年8月20日,资金仍结余在县级社保专户,未形成支出。

整改措施: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县人社局高度重视,立行立改,认真按照《保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保山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保政办发〔2019〕45号)文件精神,认真落实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各项政策,做好培训补贴资金的支付。一是结合就业扶贫工作要求,以强化培训、提升素质为目标,全面落实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多措并举组织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有效提升了企业职工、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切实让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资金惠企利民。二是充分利用职业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加速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2020年组织培训4457人,完成年初计划4000人的111%,符合拨付培训补贴3975人,拨付补贴资金425.21万元。

整改落实情况:已完成整改。涉及的2019年11月14日施甸县财政局收到市财政局下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资金320.10万元(含利息0.1万元),已于2021年6月15日已全部完成拨付。其中:2020年9月11日拨付石林彝族自治县石金职业培训学校技能培训补贴65.14万元;2020年12月11日拨付石林彝族自治县石金职业培训学校技能培训补贴67.91万元;2020年12月15日拨付天祺职业培训学校技能培训补贴66.89万元;2020年12月29日拨付保山强标塑业有限公司以工代训补贴11.66万元;2020年12月30日拨付保山昆钢嘉华水泥建材有限公司以工代训补贴9.02万元;2020年12月30日拨付云南保山泽元藻业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以工代训补贴9.44万元;2021年6月15日拨付云南保山市中等专业学校技能培训补贴44.80万元;2021年6月15日拨付隆阳区兰翔职业培训学校技能培训补贴76.77万元。累计拨付351.64元万(其中31.54万元是用2020年7月下达的技能行动资金支付)。

(三)涉及292.85万元稳岗补贴资金发放不及时的问题。截至2021年2月28日,施甸县财政局未及时拨付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搬迁群众稳岗补贴资金,导致292.85万元稳岗补贴资金未及时发放搬迁群众。其中:571名“易地扶贫搬迀”群众乡村公共服务岗位补贴资金225.35万元;662名搬迁群众外出务工生活补助59.50万元;43名搬迁群众高校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4.30万元;4名搬迁群众贫困劳动力创业补贴3.20万元;1户符合条件企业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0.50万元。

整改措施:一是及时对未拨付的乡村公共服务岗位补贴进行核对,确保数据精准。二是积极筹措资金,加强与财政部门进行协商、对接,确保资金保障到位。三是组织立行立改,积极协调县财政局,快速拨付就业补助资金,并及时兑付到位。

整改落实情况:已完成整改。2021年3月兑付补贴资金213.45万元,2021年5月兑付“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乡村公共服务岗位补贴79.40万元,累计兑付292.85万元。

(四)未落实建档立卡培训对象发放培训补贴和生活费补贴政策的问题。截至2021年2月28日,施甸县未执行国家、省、市政策,未对搬迁群众培训对象发放培训补贴和生活费补贴,导致209名搬迁群众未享受培训生活补助和交通补助40.50万元。

整改措施:一是对已发放的培训补贴和生活补贴进行自查,确保发放数据准确,做到不重、不漏。二是严格执行搬迁群众培训补贴和生活费补贴等政策措施,多渠道筹集、发放补助资金,严防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整改落实情况:已完成整改。2021年3月已发放209名搬迁群众培训生活补贴和交通补助40.50万元。

(五)就业培训与用工需求不匹配的问题。2018至2020年, 施甸县组织搬迁劳动力实施的就业培训,与当地特色产业、安置区用工项目、劳务输出项目等关联性不强,参加过就业培训的2015名搬迁群众中,有1221名(占比60.69% )未从事与培训内容相关的工作,涉及培训资金106.53万元未发挥有效作用。

整改措施:一是对农村劳动力进行新一轮的摸底调查,切实掌握农村劳动力人员信息、就业意愿、就业状态等基础信息,并将排查信息比对、更新录入劳动力信息系统。二是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经纪人的作用,加强用工信息宣传,让劳动力了解企业所在地、薪酬待遇等信息,做好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宣传引导工作,特别是对有就业意愿的劳动者,做到“一对一”上门服务。三是组织福州永梁众森劳务等人力资源公司筛选优质用工企业,汇总岗位信息,推送到各村(社区),引导劳动力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及时调整就业培训意向,有针对性地报名参加适合岗位需求的技能培训,并结合就业培训情况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做好相关就业服务保障工作,到目前为止,开发、推介就业岗位15891个。四是按照“应培尽培,应转尽转,能转快转”原则,与人力资源公司密切配合,提供从“家门到厂门”的一条龙服务,探索启动23个村的“红色劳务”试点工作,促进了农村劳动力有组织转移就业。五是协同财政、农业农村、教体、扶贫、供销、工会、团委、妇联等部门整合资源,做好精准培训工作,充分利用职业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制定了《施甸县2021年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根据群众培训意愿、外出务工、产业发展等需求组织培训人。

整改落实情况:已完成整改。

(六)部分产业项目与搬迁群众利益联结不够稳固的问题。截至2021年3月31日, 施甸县政府引进保山大华海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扶贫车间8个,目前已停工2个,带贫模式为吸纳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以计件零工为主,搬迁劳动力就业质量不高。

整改措施:一是加强技能培训,针对扶贫车间的产业项目及技术规范,组织开展岗前培训、岗位培训,提升贫困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增加贫困劳动力的就业收入。二是积极招商引资,依托云南晟睿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保山尚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以商招商行动,力争招引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三是组织复工复产,协调、招引保山尚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施甸县嘉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积极克服疫情、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小高层安置点、木老元村集镇集中安置点2个扶贫车间已复工复产。四是落实政策扶持,认真落实扶贫车间用工、稳岗等扶持政策,支持扶贫车间持续稳定发展,巩固易地搬迁贫困劳动力进入扶贫车间就业的稳定性。

整改落实情况:已完成整改。

(七)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质量有待提升的问题。2020年,在外出务工方面,施甸县有1346名劳动力外出稳定务工时间不足6个月,其中422名劳动力外出务工时间不足3个月;在本地务工方面,有1649名劳动力依靠打短工、打零工或临时公益性岗位等方式实现就业,其中临时公益性岗位762人年工资仅为0.60万元。

整改措施:一是按照“应转尽转,能转快转”原则,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坚持走“产业带动”、“城镇化推动”、“就地就近转移”、“工业园区吸纳和劳务输出”等路子,借助沪滇劳务协作、扶贫车间吸纳、乡村公共服务岗位安置等方式,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通过人力资源公司筛选优质用工企业,汇总岗位信、用工信息推荐等工作,为搬迁劳动力外出务工提供长期、稳定的就业岗位,动员、引导更多的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稳定收入。二是宣传劳务输出政策、推荐就业岗位,动员、引导更多的搬迁劳动力外出务工,破解搬迁劳动力季节性务工、临时务工的问题。三是探索启动23个村的“红色劳务”试点工作,为外出务工劳动力提供长期、稳定的就业岗位,提供从“家到厂”的一条龙服务,通过“红色劳务”转移就业的务工人员收入保持在5000元以上,进一步提升了稳就业的质量和水平。

整改落实情况:已完成整改。

三、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是我县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已形成产业化、规模化、效益化的自发输出、定点输出和帮带输出的良性发展模式,很大部分农村劳动力不愿参加组织化的转移就业,给提升劳务输出组织化率带来了较大压力。

二是近年来,受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给整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未划入基金专户的问题带来一定的困难。

四、下步打算

一是积极探索“服务+引导转移就业”的新型转移就业模式,通过滇沪劳务协作、“红色劳务输出”、扶贫车间(工厂)吸纳、乡村公共服务岗位安置等方式,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服务、组织力度,持续提升转移就业组织化率。

二是加强预算约束,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拟定县级针对上级专项资金进专户的管理办法,形成可操作的长效机制,加强财政监督检查,确保基金管理规范、安全。

三是结合整改落实情况,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巩固整改成果。坚持举一反三、标本兼治,深入分析深层次原因,研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扎紧扎密制度的笼子。要强化对审计整改工作的跟踪检查和追责问责,既要惩处乱作为,又要问责不作为,更要激励开拓实干,以更加有效的整改成果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民生不断改善。

施甸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2年12月6日